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8402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9-01
《xx县20xx年新村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县20XX年新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XX县2016—2020年新村建设整体性推进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XX县实际,特制定《XX县2016年XX县新村建设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2016年XX县建设新村聚居点68个,涉及30个乡镇、68个行政村、农户31864户、农村人口101914人。其中新建新村11个(包括1个新农村综合体),改扩建提升新村57个。新建农房2230户、7236人入住新村,其中新农村综合体入住102户,10个新建重点新村点入住365户,其余新村入住率要达到75%以上。通过推进新村建设,以此为平台,大力发展产业、强化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素质、倡导
2、社会新风尚,促进我县丘陵地区的传统村落向新型农民社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的快速转变,谱写XX县跑步奔小康发展的新篇章。二、重点工作(一)因地制宜,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根据XX线、XXX线、XX线等XX山东西部不同的民俗民风特点,大力挖掘全县各新村集居点周边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自然资源等元素,着力建设体现XX人家风情、体现当地民俗民风和文化底蕴的民居特色,形成几道各具特色、靓丽的民居风景线。(二)注重配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大力鼓励村民采取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的方式,突出道路、水利两大重点,整体推进农田水利、
3、生态环境和清洁能源建设,形成“田成块、路成网、渠相连、水相依”的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和自然恬美风光。新建的新村集居点,其通村公路、入户路硬化率要达到93%以上,人畜实现分离,饮水达到安全标准,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0%以上,电网和通讯等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50%以上;改扩建或风貌打造的新村集居点,其通村公路、入户道路硬化率要达80%以上,人畜饮水达到安全标准,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0%以上,电网和通讯等基本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50%以上。(三)连片推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
4、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18%以上。一要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乡一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建设一批“万亩连片”优质烤烟、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产业基地和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二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依托临港产业园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新村村民发展特色产业面要达到60%以上。三要推进一三产业互动。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新村XX民居风情优势、民俗民风,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着力开辟农民
5、增收新渠道。(四)强化服务,增强功能完善体制。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1+6”村级阵地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要整合涉农部门资源,增强活动中心的农技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就业服务、信息服务和各种社会管理服务功能。要依托中心开展连锁经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搞好金融对接服务,增强中心的经营性服务功能。要利用中心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开发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五)分类指导,推进不同模式的新村建设。各乡镇要立足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和地形地势,分类指导,创新新村建设模式。一要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扶贫连片开发等项目建设
6、,移民搬迁,高起点建设一批质量优、标准高、特色浓的新型农村社区。二要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支撑强劲和能人带动,建设一批设施配套完善、村民收入显著增长、村落民居靓丽的新村。三要依托县际或场镇交界处的人流、物流集中地、国土整治项目等,建设一批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新村。四要依托乡村民风民俗和休闲娱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建设一批产业支撑有力、村落民居靓丽的新村民居点。(六)积极探索,抓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探索XXXX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探索新农村综合体的不同建设模式,并依靠综合体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整合涉农项目资
7、金,修路治水兴产业、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备、体制健全、管理到位、社会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为全县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积累经验。三、资金筹措XX县新村建设资金要以中央、省项目资金和县财政资金为引导,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为主体,发动社会资金注入为辅助,吸引外来资金为补充,大力建设新村集居点、发展特色产业,促进XX县农村又好又快跨越发展。(一)强化财政引导投入。今年县财政预算安排3500万元,其中新村民房建设投入12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产业发展投入1000万元用于补助引导,基础设施投入800万元用于配套,公共服务投入500万元用在完善和补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