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764723
大小:19.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9-27
《改文风就要少些老套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改文风就要少些老套路改文风是“走转改”的一部分,对报纸来讲,无论记者编辑怎样深入基层,怎样转变作风,最终都要通过稿件和版面体现出来,这就是报纸文风的变化。文风的变化体现在稿件上就是写人把人写活,说事把事说清;体现在栏目和版面上,就是栏目让更多的人参与,版面让大多数人喜看爱看不讨厌。以我在记者和编辑岗位上的体验,策划栏目时,多些参与性,少些任务性;多些小人物,少些大道理。写人物稿时,多些个性化,少些老套路;多些原生态,少些高大全。在理念上树立读者意识,说读者的话,讲读者的事,让读者参与,以读者为本。这样一来,报纸不仅能服务大众,更能赢得市场。时
2、政报道:把专业的做通俗,让高端的接地气时政报道,因为其数据的复杂性、语言的理论性、议题的宏大性,一般读者往往很少关注和参与。而媒体的表现,也难让读者满意。所以把专业的做通俗,让高端的接地气,就会改变读者不愿看、看不懂这一现象。第4页共4页2013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齐鲁晚报采用“走转改”的思维,尝试着破解以往过于专业和高端这两个难题,推出了《图解两会》和《胡同两会》两个特色栏目。图解两会,就是从版面上改变以文字为主的老套路,改为以图表为主的表现方式。从内容上,侧重普及两会知识,避免过度发议论。如推出的《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等,这不仅向读者介绍了
3、两会的基本常识,让读者易懂爱看,同时也提高了读者对两会的关注度。以往的两会报道内容主要是代表委员如何说,如何做,而《胡同两会》就是突出读者的地位,从百姓的角度看会,讨论热点,表达利益诉求。在稿件采写和版面安排上,把GDP的讨论变成衣食住行的表达,把两会上的政策变成百姓切实的生活。主题报道:多些参与性才有可读性近年来,主题报道增多,如2012年全国各家媒体掀起的“走转改”主题报道、为迎接十八大召开进行的主题报道等。主题报道对一些都市类媒体来讲,存在着主动性差、做得少等特点。但都市类媒体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做主题报道,对都市类媒体来讲有着天然
4、的优势。第4页共4页如果从互动方式和文风上,对主题报道模式做一些改变,那么以往主题报道“做得不热闹、看着没意思、读了没啥用”的局面就会得到改观。以齐鲁晚报十八大的主题报道为例,齐鲁晚报策划了《民生口述史》栏目,用征稿的方式,通过普通人讲自己的故事,来展现近几年整个国家发生的大变化。这样一来,可读性、贴近性都有了,宣传和新闻就很好地结合起来。《民生口述史》刊发的《每年几十元,保住一条腿》、《两代准妈妈,待遇大不同》等,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中宣部《新闻阅评》这样总结《民生口述史》的特点:读来津津有味,取得入脑入心、入家入户的效果。人物报道:少些老
5、套路,多些原生态在我看过的一些人物报道中,有许多非常类似的细节,如在讲到会场很安静的时候,很多都是“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到”。这样的老套路,显然提不起读者的兴趣,有时也不是新闻事实。特别是比喻的运用,比喻就是要把抽象的对象具象化,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如果在一个许多人都没摸过针的年代,再用针这个比喻,那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采访应该放下架子,摆正心态。在走基层和转作风上把功课做足,这样才能有文风改变的结果,否则稿件就会呆板,也就出不了新意。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我采访了陈光(时任山东省省长助理)这位改革先锋。虽然对话只有四个小时,前期
6、的采访却有一个月,我参加过陈光主持的会议,去过他开始改革的诸城,采访过一些他的同事等,然后再加上当时的对话,最后才写出了一个有着超强记忆力、行事严谨、办事利索的鲜活官员形象,特别是“孩子,真瘦”这句陈光和记者的对话,更让报道有了生气。所以,改文风的根本还是在走基层和转作风上,没有深入全面的采访,靠简单的技巧是很难让读者满意的。第4页共4页对待典型报道,更应该从人出发,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不把典型神化。近期,山东省掀起向司机宋洋学习的活动,而宋洋这个典型报道正是齐鲁晚报首发的。齐鲁晚报并未把他神化或者刻意拔高,而是从他的职业行为出发,平实客观地
7、讲述了一个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普通司机的事迹,而这样的典型,是普通人可以学习,可以感知的。改文风不应该成为一阵风或者一项任务,而应该是所有媒体的一种自觉行为。因为我们周围所有事物都在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我们的语言风格在变,我们的审美与关注点在变,所以媒体的文风,就必须紧跟其上,变字当先。否则媒体就会失去读者和市场。(作者为齐鲁晚报要闻部编辑)第4页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