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调控对策808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调控对策80803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调控对策 [论文关键词]通货膨胀宏观调控对策 [论文摘要]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10月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达到了10年来的高点,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由来,分析了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指出了我国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面对通货膨胀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由
2、来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通货膨胀的发生必然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存在。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三种:(1)温和的通货膨胀;(2)急剧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21世纪初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后的产物。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可以无限发行,从而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打开了大门。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社会商品量,通货膨胀就发生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都是一种
3、货币现象。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1.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
4、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2.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近50%,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货币供给过多,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200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超过经济增速,虽然是好事,但在当前CPI涨幅加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也会成为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因素,引发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3.从
5、成本推动层面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我国约40%的国际石油依存度必然导致石油类产品价格到国内商品价格传导的速度更快。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我国对能源和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管制,使得能源进口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过剩产品进行消化,这使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来。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
6、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
7、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