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ID:6769533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5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_第1页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_第2页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_第3页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_第4页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泄泻(腹泻病)诊疗方案【中医病名】泄泻(TCD编码为:BNP110)【西医病名】腹泻(ICD10编码为:K52.904)小儿泄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临床病症。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多发于夏秋两季。一般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

2、口渴等症。(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殷红,呼吸深长。(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1)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三)疾

3、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四)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黏稠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泄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

4、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色暗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白腻,脉弱无力。(1)脾肾阳虚泄泻证: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二、治疗方案1.辩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药汤剂①风寒泄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大便质稀色淡、泡沫多,加防风以祛风止泻;腹痛

5、甚,属寒证,加干姜、砂仁、木香;腹胀苔腻加大腹皮、厚朴顺气止痛;食滞去甘草、大枣加焦山楂、鸡内金消食止滞。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②湿热泄泻证治法:清肠解毒,化湿止泻推荐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甘草、黄芩、黄连。热重泄泻加鸡皮散、马鞭草;发热口渴加石膏、芦根清热生津;湿重水泻加车前子、苍术,燥热利湿;呕吐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腹痛加木香以理气止痛。中成药:苍苓止泻口服液、儿泻停颗粒等。③伤食泄泻证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推荐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腹痛加木香、槟榔理气止痛;腹胀加厚朴、莱菔子消积除胀;呕吐加麝香、生姜和胃止呕。中成药:保和

6、丸等。④寒湿泄泻证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推荐方药: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藿香、诃子、炮姜。腹痛加木香、槟榔理气止痛;腹胀加厚朴、莱菔子消积除胀;呕吐加麝香、生姜和胃止呕。中成药:小儿止泻散等。⑤脾虚泄泻证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胃纳呆滞、舌苔腻加麝香,苍术、焦山楂以理气化湿;腹胀加木香、白芍理气消胀;肢冷舌淡、大便中有不消化物,加炮姜;久泻不内气梗滞加益智仁、肉豆蔻。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启脾口服液等。⑥脾肾阳虚泄

7、泻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脱肛加黄芪、天麻以举中阳,久泄滑脱不禁加合子、石榴皮、赤石脂收敛固涩止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1)中药煮散剂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采用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去渣服。其中风寒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寒湿泄泻证脐疗效果好,脾虚泄泻证、脾肾阳虚泄泻证理疗效果好。(3)敷贴疗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