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66924
大小:4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5
《高一生物下册周练考试试题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aaaxk.com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D.该有氧呼吸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细菌体内2.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
2、又进行无氧呼吸D.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3.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mol)0.91.31.53.0产生C2H5OH的量(mol)0.90.70.60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mol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4.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5、右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aaaxk.com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
4、.aaaxk.com6.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使叶片充分研磨C.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7.在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8.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要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
5、一个呈A.蓝绿色 B.黄绿色 C.黄色 D.橙黄色9.有人对恩吉尔曼实验进行如此改进:“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再投射到水绵的叶绿体上”,你预期此时好氧性细菌聚集的区域是A.红光的投影区域内 B.红光和绿光的投影区域内C.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 D.黄光和橙光的投影区域内 10.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11.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B.两者除能量转变有别外,其它都是可逆的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单独进行的,二者不可能同时进行D.对不同生物而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进行可以互相提供原料 12.下列关于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液泡中的色素不能用来进行光合作用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C.矿质元素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13.(2010·广州模拟)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水稻在收
7、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14.哺乳动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肺泡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5.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aaaxk.com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aaaxk.comA.生物体吸收的O2用于在线粒体内与[H]结合生成水B.无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在线粒体内
8、进行的物质氧化必需在有氧条件下D.对植物而言,产生CO2的部位一定在线粒体16.(2010·淮安质检)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