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57992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4
《命题考点九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命题考点九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1A413000建筑工程施工技术1A413000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章节试题在线估分命题考点九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教材解读】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技术1.锤击沉桩法(1)沉桩顺序如下。1)当基坑不大时,打桩应逐排打设或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进行。2)对于密集桩群,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3)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4)当基坑较大时,宜将基坑分为数段,然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施打,但打桩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以避免中间土体被挤密,桩难以打人;或虽勉强打入
2、,但使邻桩侧移或上冒。5)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这样可使土层挤密均匀,以防止位移或偏斜。(2)桩机就位:应对准桩位,将桩机调制水平,保证桩机的稳定性。(3)打桩:正常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低锤重打”的方法。(4)接桩:当桩需接长时,接头个数不宜超过3个,尽量避免桩尖落在厚黏性土层中接桩。常用的接桩方式主要有焊接法、法兰螺栓连接法和硫黄胶泥锚接法。(5)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则以贯人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2.静力压桩法一般都采取分段压入、逐段接长的方法。压同一根(节
3、)桩时应连续进行,当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时,便可停止压桩。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1.钻孔灌注桩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地下水位情况及工程土质性质,钻孔灌注桩有冲击钻成孔灌注桩、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潜水电钻成孔灌注桩及钻孔压浆灌注桩等。除钻孔压浆灌注桩外,其他三种均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2.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是指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混凝土(或先在管内放入锶筋笼)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前者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及套管夯扩灌注桩,后者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3.人工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必
4、须考虑预防孔壁坍塌和流砂现象发生,制订合理的护壁措施。护壁可以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喷射混凝土护壁、砖砌体护壁、沉井护壁、钢套管护壁、型钢或木板桩工具式护壁等多种方法。【命题考点】先深后浅;重锤低击,低锤重打;不宜超过3个;焊接法、法兰螺栓连接法和硫黄胶泥锚接法;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分段压入、逐段接长;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自成泥浆护壁;锤击沉管灌注桩适用范围;振动沉管灌注桩适用范围;护壁措施。【分析预测】(1)根据所提供基坑周围的具体情况的材料,分析判断其预制桩正确的沉桩顺序。(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其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的施工是
5、否符合要求。(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其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是否合理。(4)根据所提供土质的材料,分析判断其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是应采用锤击沉管灌注桩还是振动沉管灌注桩。【考题回顾】【2007年度考试真题】锤击沉桩法的正常打桩方式采用( )。A.重锤高击,高锤重打B.重锤低击,低锤重打C.轻锤高击,高锤重打D.重锤低击,低锤轻打【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锤击沉桩法。锤击沉桩法的正常打桩方式宜采用“重锤低击,低锤重打”,可取得良好效果。【典型习题】1.根据锤击沉桩法的沉桩顺序,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 )。A.先大后小B.先小后大C.先深后浅D.先浅后深2.
6、桩的人土深度的控制,对于端承桩是以( )。A.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B.贯入度为主,标高作为参考C.垂直度为主,标高作为参考D.标高为主,垂直度为作参考3.在坚硬砂土、碎石土及有硬夹层的土层中,由于容易损坏桩尖,不宜采用( )。A.冲击钻成孔灌注桩B.锤击沉管灌注桩C.回转钻成孔灌注桩D.振动沉管灌注桩4.压桩时桩的入土深度和压力表数值是判断桩的( )的依据,也是指导压桩施工的一项重要参数。A.质量和承载力B.标高和承载力C.质量和标高D.标高和贯入度5.锤击沉桩法中,常用的接桩方式主要有( )。A.焊接法B.法兰螺栓连接法C.套管连接法D.钢筋笼接桩法E.硫
7、黄胶泥锚接法6.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 )等。A.锤击灌注桩B.钻孔灌注桩C.沉管灌注桩D.人工挖孔灌注桩E.挖孔扩底灌注桩7.为了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时必须考虑预防( )现象发生,制订合理的护壁措施。A.孔壁坍塌B.流砂C.桩锤回弹D.地基不均匀沉降E.钢筋笼移位【答案】1.C2.B3.D4.A5.ABE6.BCDE7.A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