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备课资料

《道士塔》备课资料

ID:6757593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4

《道士塔》备课资料_第1页
《道士塔》备课资料_第2页
《道士塔》备课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道士塔》备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士塔》备课资料《道士塔》备课资料  1、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系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大宝库,也叫“千佛洞”,属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内藏写经、文书等文物4万多件。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掠走写本、文书24箱,绘、绣佛画5箱。1914年斯坦因再次从敦煌掠走5箱写本,两次共掠走遗书、写本1万余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精品,掠走5000件。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

2、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黏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与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极大的是损失。  这一切大都与当时莫高窟的主持道士王圆箓有关,可是宝物损失背后酿成整个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知识卡片: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敦煌石窟、敦煌遗书和敦煌史地(实即丝路史地)三大领域。  2、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  王道士(1849-1931)湖北麻城人。本名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

3、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敦煌莫高窟,在窟南区北段,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兼四出布道幕化,小有积蓄,乃于莫高窟第16窟东侧建太清宫道观,即今“下寺”。雇敦煌贫士杨某为文案,冬春间抄写道经以供发售,夏秋间,朝山进香者络绎而至,命杨于今第16窟甬道内设案,接待香客,代写醮章,兼收布施,登记入帐。光绪二十六年(一说二十五年)初夏,杨某坐此窟甬道内,返身于北壁磕烟锅头,觉有空洞回音,疑有秘室。以告圆禄。于是年五月二十五日半夜,相与破壁探察,果见复室,积满写卷、印本、画幡、铜佛等,即后

4、来蜚声中外之莫高窟藏经洞。乃取部分写卷、佛画等分赠肃州兵备道廷栋及本县官员乡绅,是为藏经洞文物流出之始。二十八年,甘肃学政叶昌炽闻讯,次年十一月及三十年四月和八月,先后得敦煌县令汪宗翰所赠经卷、画像,叶氏建议藩台将此宝物运省妥藏,以运费银五六千两无着而罢,三十年三月甘肃布政司命汪宗翰就地封存。汪氏责令王道士妥加保管,不许外流。三十二年,他于藏经洞所在之大窟前修建三层楼阁,有《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记》记其事。三十三年三至五月,斯坦因至莫高窟,以四块马蹄银(共重二百两)骗买写卷印本古籍二十四箱,佛画、织绣品等五箱。三十四年三至五月,伯希和踵至,以

5、白银五百两骗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佛画等六千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宣统二年(1910)清廷学部获悉敦煌石室文物流散消息后,电令甘肃藩司将剩余经卷运京保管、王道士又私藏若干。同年前后,于数十洞窟凿通道,使各洞相通连,大量壁画遭破坏。修“古汉桥’,以便利朝山拜佛者上下。又搬出各窟残塑,造“千相塔”?之,有廷栋撰文并书丹之《敦煌千佛洞千相塔》碑记其事。民国元年(1912)十月,日本吉川小一郎等至莫高窟,用白银三百五十两骗买写经四百余卷。1914年,斯坦因又来莫高窟,用银五百两骗买经卷五百七十余件。王道士在外人诱引下,监守自盗、非法出

6、卖国家文物,计大宗者四起得银一千五百五十两,更加历年募化所得,遂成敦煌巨富。曾拟重修第96窟大佛殿九层楼事未竟。殁后即葬于莫高窟庙前大泉河东岸,同年七月卅日,其往赳玉明、徒孙方至福就其墓起塔立碑,其碑不著撰人,木质、阴刻,今仍嵌于原塔南侧龛内。  3、本文属典型的学者式散文,试分析本文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行文并不墨收“一贯到底”的叙述模式,而大胆采用了链环式结构,随着叙述的演进不断推进情感的深化。  首先,文章以生动的描述复原了历史陈迹。作者极力提高散文中的文化品位,从历史中参悟了人格,从哲学中发掘出诗意,

7、作者把握住人文科学的严肃性,对尘封于册箧中的历史事件进行高超合理的艺术加工,使“枯骨生肉”,让人如临其境。  其次,文章的标题是牵连历史事件的索引,由历史是怪胎说及民族的悲剧。作者因循历史轨迹,由今寻古、由古映今,视角互换,轻巧自然,思路与结构十分清晰。  第三,行文运用了诗化的语言。作者擅长使用诗化的语言借以表情达意。文章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以情感“着色”,都具有凝练的表意内涵,给读者以新鲜的感觉以及反复品味咀嚼的诱惑。  4、怎样理解余秋雨的散文?  余秋雨对于当代散文的超越,不仅表现在思想文化境界上,还表现在强烈的主体意识上。  余秋雨散

8、文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散文,而这个具体的文化生命又是由深厚而沉重的现实历史积淀而成的。现实历史的重压使作家的文化生命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