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18253
大小:431.1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23
《常见工业电表婾电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偷电的基本方法及案例摘要: 一、欠压法偷电 偷电者采用各种手法故意改变电能计量电压回路的正常接线,或故意造成计量电压回路故障,致使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失压或所受电压减少,从而导致电量少计,这种偷电方法就叫欠压偷电法。从电能表的基本计量原理和电功率(P=UIcosΦ)可知,一块电能表能否正确计量,主要决定于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安装和接线的正确性,打破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将导致电能表转速变慢、停转甚至反转,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另外,通过改变电表本身的结构性能,也可以使电能表转速变慢、停转甚至反转。现以最简单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为例,来说明继电保护的组成和基
2、本工作原理。在图1.1所示的输电线路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原理接线图中,电流继电器KA的线圈接于被保护线路电流互感器TA的二次回路,这就是保护的测量回路,它监视被保护线路的运行状态,测量线路中电流的大小。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线路中通过负荷电流时,电流继电器KA不动作;当被保护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流入继电器KA线圈回路的电流大于继电器的动作电流时,电流继电器立即动作,其接点闭合,接通逻辑回路中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回路,时间继电器起动并经延时后接点闭合,接通执行回路中的信号继电器KS和断路器QF跳闸线圈Y回路,使断路器QF跳闸,切除故障。 一、欠压法偷电 偷电
3、者采用各种手法故意改变电能计量电压回路的正常接线,或故意造成计量电压回路故障,致使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失压或所受电压减少,从而导致电量少计,这种偷电方法就叫欠压偷电法。 下面,我们看看欠压偷电法都有那些手法: 1、使电压回路开路。例如:A:松开TV的熔断器;B:弄断保险管内的熔丝;C:松开电压回路的接线端子;D:弄断电压回路导线的线芯;E:松开电能表的电压联片等。 2、造成电压回路接触不良故障。例如:A:拧松TV的低压保险或人为制造接触面的氧化层;B:拧松电压回路的接线端子或人为制造接触面的氧化层;C:拧松电能表的电压联片或人为制造接触面的氧化层等。
4、 3、串入电阻降压。例如:A:在TV的二次回路串入电阻降压;B:弄断单相表进线侧的零线而把出线接地(或另一个用户的零线)之间串入电阻降压等。 4、改变电路接法。例如:A:将三个单相TV组成Y/Y接线的B相二次反接;B:将三相四线三元件电能表或用三只单相表计量三相四线负载时的中线取消,同时在某相再并入一只单相电能表;C:将三相四线三元件电表的表尾零线接到某相火线上等。 欠压法偷电举例 下面,分别用单相表和三相表的接线举例说明欠压偷电的方法: 例1、某单相用户电表为直接接入式,偷电时断开进表零线,而将出表零线串入一个高阻值的电阻,然后接到邻户的零线,
5、其接法如下图: P≈U′Icosφ(忽略串联电阻对U′造成角差的影响) K=P/P′≈UIcosφ/(U′Icosφ)=U/U′ 这时电表将慢转,实际电量约等于计量电量乘以U/U′。 例2、某三相四线用户采用三只单相电能表计量,后来又在A相并接一个单相用户电表,且公用接零点,接入电表的中线也被拆除。如下图: 这种接线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接入电表的中线,因为断开接入电表的中线将造成电表电压回路的中点发生位移,其结果可能不会影响三相四线负载电能的正确计量,然而并入A相的单相电表却因该表电压线圈所受电压降低1/4而导致电量少计。此时,单相电表的更正系数为
6、:K=UφIa/(3/4)UφIa=4/3 二、欠流法偷电 偷电者采用各种手法故意改变计量电流回路的正常接线或故意造成计量电流回路故障,致使电能表的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或只通过部分电流,从而导致电量少计,这种偷电方法就叫欠流法偷电。 1、欠流法偷电的常用手法: A:使电流回路开路。例如,a,松开TA二次出线端子 电能表电流端子或中间端子排的接线端子;b,弄断电流回路导线的线芯;c,人为制造TA二次回路中接线端子的接触不良故障,使之形成虚接而近乎开路。 B:短接电流回路。例如,a,短接电能表的电流端子;b,短接TA一次或而次侧;c,短接电流回路中
7、的端子排等。 C:改变TA的变比。例如,a,更换不同变比的TA;b,改变抽头式TA的二次抽头;c,改变穿心式TA原边匝数;d,将原边有串、并联组合的接线方式改变等。 D:改变电路接法。(http://www.diangon.com版权所有)例如,a,单相表火线和零线互换,同时利用地线做零线或接邻户线;b,加接旁路线使部分负荷电流绕越电表;c,在低压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表计量的B相接入单相负荷等。 2、欠流法偷电举例 例1、将单相电能表进表线的火线和零线对调,而将零线接地。接法如下图: I=I0+Id I0=I-Id=IRd/(Rd+R0) P′
8、=UI0cosφ=UIRd/(Rd+R0)cosφ P=UIcosφ K=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