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民画的探究

户县农民画的探究

ID:6713838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3

户县农民画的探究_第1页
户县农民画的探究_第2页
户县农民画的探究_第3页
户县农民画的探究_第4页
户县农民画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户县农民画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户县农民画的探究摘要:农民画是户县最具特色的地域名片,是户县的标志。内容以欢乐喜庆,吉祥如意,民风民俗,农家生活,乡野美景,田园牧歌为主。画作色彩鲜艳,生活气息浓郁;画味泥土芳香,画意令人陶醉。其风格特点,一是“写意”。他们不愿意把构思停止在模拟客观对象的表层上,而是凭着自己对生活的长期感受,认知评价,凭着自己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凭着自己长期在三秦大地和民间艺术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心理,大胆地、无所忌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二是粗矿中有细腻,浓艳中有淡雅,古拙中含技巧。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户县农民画,为县

2、域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户县乃至为陕西、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其价值、意义和作用经过了历史与实践的检验,已成为中国美术总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也是无可替代的。查看全部关键词:户县农民画地域特色一、户县农民画的起源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与当地戏剧、舞蹈、民间社火、竹马、旱船、龙灯等丰富的民间文化形式有深厚渊源,富于明显地域特色,民间风情独特,乡土气息浓郁强烈。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

3、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关于农民画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1956年江苏邳县陈楼乡新胜一社农民张开祥组织了六人美术小组,“针对社员思想情况,通过绘画形式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强自《中国农民画大事记》)1957年夏季,邳县陈楼乡农民张友荣为饲养员克扣饮料粮一事,在饲养室山墙上蘸锅灰水画了一幅以批语饲养员为内容的壁画。后来县上认为这

4、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思想工作的新鲜事物而大力推广,从而形成了“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群众好不热闹”(强文同上)的局面。1958年,河北束鹿县拟定指标、搞运动的办法领导农民创作,提出“家家诗歌户户画,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这两县都是随着1958年“大跃进“创作达到高潮,后都分别进北京展出,出画册、拍电影,影响极大。后又随着“大跃进”的降温而销声匿迹。别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江苏邳县、河北束鹿、甘肃庆阳、陕西户县、安徽阜阳、四川绵阳,湖南浏阳等地的1958年“壁画化”、“诗画墙”等配合

5、“大跃进”的活动。它们也无疑和“大跃进”的运动相始终。当然这种“发明权”属于谁,在今天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形成了被称为农民画的“第一种模式”。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先生在其《每二种模式的诞生》一文阐述这种模式的艺术特点时说:“农民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氛围里,把身心皈依于乌托邦式的理想,再聚合为现代神话般的理想图景。原始艺术的粗犷浪漫,民间艺术的朴拙自由,漫画的夸张,宣传画的直率,还常常夹杂着标语口号的诗歌。用起重机吊起大玉米棒或划着豆荚渡江之尖的虚构图景,后来常被认为是‘亩产万斤’式浮夸的写照,然而艺术作为情

6、感的形式,它所表达的感情和愿望而非现实,现实固然虚假荒唐,感情和愿望却虔诚热烈。因此,当历史否定了‘大跃进’之后,艺术史却并不能断然抛却‘大跃进’时代的艺术。”农民画的自身规律果如程征先生所说是循着束鹿邳县模式、户县模式、金山模式的轨迹演进的话,那么户县农民画便是全国众多农民画中惟恐一参与了三个模式全过程的农民画。根据户县文化馆馆长谢志安(从1951年—直到退休始终任馆长)先生《户县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一文提供,户县早在1951年底就成立了“户县城关地区美术组”;1956年全县分区组织农村俱乐部,都设有美术级;

7、1958年全县普遍实行了“壁画化”;1958年底,户县在西安美专教师陈士衡主持下先后举办了太平炼钢工地和甘峪水库工地两个美术训练班,参加培训的农民近百名。1959年经省上有关专业部门同意,户县县委决定成立的“户县美术工作者协会”也应是1956年以来户县群众美术活动的延续,并为后来的农民画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据此,户县农民画无疑也是“第一种模式”的创造者。二、户县农民画的产业发展现状户县行政隶属西安市,是西安·咸阳经济圈的重要组织部分。1988年,户县被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1年文化

8、部、人事部授予户县“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光荣称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户县也许是得益于古城西安久远的文明历史,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也得天独厚地受到其滋养,并且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这一点在户县农民画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户县农民画不但种类很多而且各有特点。户县作为周、秦、汉、唐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远远流长。户县农民画诞生于20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