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

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

ID:6705569

大小:138.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1-23

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_第1页
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_第2页
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_第3页
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_第4页
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写景与抒情修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学习导航(保留)第八课兰亭集序每课一背诗词精华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文助读】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妙笔诱思】诗中飞燕意想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妙题点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

2、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自主探究语言积累一、重点字词大集中(保留)二、背景资料全搜索(保留)三、文章结构巧图解(保留)师生互动课文发散课文精讲诠释问题1:请简要说明文章中体现出

3、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明确:由“乐”到“悲”,乐极生悲。问题2:文章第一段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妙句。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等。问题3:怎样理解“信可乐也”?明确: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问题4:“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根据这一句回答作者是怎样达到人生极乐的?明确: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

4、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问题5: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哪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明确:“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问题6: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明确:这是作者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生活态度,并不能拿来照搬。我们应该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问题7:作者所痛惜的到底是什么?明确:简言之,人生短暂,世事无常。问题8:作者所说的“悲”跟前面所说的“痛”含义一致吗?为什么?明确:

5、不一致。“痛”是一己之痛,“悲”则是古今往来人类之悲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问题9: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明确: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

6、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问题10: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 明确: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问题11: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合作探究1.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

7、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对此如何理解?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其中,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