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

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

ID:6682684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2

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_第1页
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_第2页
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_第3页
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_第4页
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313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传播行为失范与空间伦理构建【摘要】本文将失范这一社会学概念引入对网络传播行为的分析,探讨网络空间失范的原因,提出通过构建网络空间伦理来制约网络失范行为并提出网络空间伦理构建途径。【关键词】失范;网络空间;制度伦理;实名制2008年,起始于网络的“艳照门”事件,轰动了整个华人世界,引发人们对于网民群体道德伦理的关注。网络媒体在毫不顾忌个人隐私和社会公德的状况下,对艳照进行主动或者默认地传播,引起社会对网络媒体自由与责任的探讨。从网络传播管理的缺失,以及此后引发的一系列网络模仿行为,可以看到网络空间中行为主体的自律性极低,因此在呼吁网络行为个体和网络媒介组织加强道德伦理自律的同时,预防和应对

2、更多的“艳照门”事件,必须从制度伦理出发,把个体行为、网络媒介组织行为、网络空间伦理运行规则,统统纳入到可以明确的制度化体系中,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网络公共生活秩序,打造和谐网络空间。1失范“失范”被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称为“少数几个真正的社会学概念之一”。学界一般认为,“失范”一词最先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使用。针对此前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里·居友强调失范对道德进步具有的正功能的观点,涂尔干鲜明地提出了失范对社会秩序具有负功能的观点。他认为,“失范是所有道德的对立面”,规范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规范与个人自由始终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在微观的个人活动领域,

3、失范就是个人自由的无度而对规范形成了冲击。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的约束力减弱甚至失控的状态,即社会失范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传播发展,网络空间正在崛起,个体和群体组织在网络空间中的失范行为受到关注,而其与传统社会中的失范行为相比又有所差异。所以,本文将失范的概念借入到网络传播,在网络空间中考察道德伦理领域的失范行为。2网络空间失范:双重道德“真空”同时作用所谓“真空”,是指旧的规范正在或已经失去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功能,而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尚未建立,或虽已建立但不具备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能力。“真空”状态并不是没有规范,而是社会没有为其成员提供清晰的规范,多种规范杂然并存,而且互相冲突

4、。人们在“6真空”状态中,可以遵循原有的规范,也可以遵循新的规范,还可以遵循自己创造的规范,而无论遵循何种规范,其结果都会受到其它规范的排斥甚至制裁。社会失范行为,基本上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找到原因。宏观层面,社会在不断发展中,传统因素的解体速度与现代因素的形成速度之间的不同步性在社会生活中造成包括价值观和道德在内的一系列“真空状态”,这种状态造成了社会生活的种种紊乱。其主要表现即是社会失范行为和大量越轨行为的发生。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的增长削弱了集体意识,缩小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调节作用,从而为个人的独立和发展自身的独特能力开放了活动的场所。由此潜藏着特殊的危险是,由社会分工

5、所推动的结构变化与道德规范的变化并不总是同步的,在新旧道德规范交替时期,可能会出现道德的真空状态。微观层面来看,正是由于这种“真空状态”的存在,社会转型中失范行为的外在约束和惩罚机制作用越来越不明显,个体和群体组织失范的“成本”较低。这样就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传统社会至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规则“真空”;二是传统社会道德规则约束无法有效转移至迅速崛起的网络社会,网络空间出现道德规则“真空”。两个道德规则“真空”的同时出现和作用,使得网络传播一旦出现失范行为,便会在网络空间和传统社会中形成“共鸣”和“合流”,网络行为主体在虚拟性特点和匿名性特征的掩盖下集体“狂欢”,其影响力和破坏性也远

6、远超过传统社会的失范行为。这是网络空间行为失范的最重要特征。参照传统社会失范行为的类型,网络空间的失范行为表现在信息安全的问题、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网络中人的异化以及引发的数字鸿沟问题等方面。“艳照门”事件就是网络空间行为失范,引发对个人隐私权侵害的案例。隐藏在浩瀚网络空间中的“奇拿”6不断抛出艳照,戴着面具的网络空间行为主体欣喜若狂地守在电脑旁浏览和下载,网络传播媒介组织有意或无意地大规模传递。虽然香港和内地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样泄漏和传播个人隐私、不雅照片都有相关规定,但这样的规则在公权力和法律规则未有效介入的起初显得相当无力。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对于隐私等道德规范的认同性出现分化,这样的规则

7、不能对当今的行为主体产生普遍的约束作用,新的道德规则还未出炉;另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网络空间将个人主体行为的匿名特征扩展至极致,将组织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扩展至极致,而同时缺乏有效的道德规则监督和制约。在两个道德“真空”中,网络空间狂欢和行为失范显然无法避免。3构建网络空间伦理的模式选择克服道德伦理失范,构建公共生活秩序,社会实践和学术界提供了三种主要模式:权力模式、德性模式和制度模式。3.1权力模式强调权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