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

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

ID:667924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2

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_第1页
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_第2页
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_第3页
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农红软籽石榴栽培技术中农红软籽石榴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经过多年精心研究出的石榴新品系。该品系成熟期极早,大小年结果不明显,早果早丰性强,抗旱抗裂果。籽粒紫红色,汁多味甘甜,出汁率87.8%,核仁特软(硬度2.9千克/平方厘米)可食用,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含可溶性固形物15.0%以上,风味极佳。适应性、抗逆抗病性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果艳、个大、软核、质优的石榴新品系。在我省的豫南、豫中、豫西和豫东等地区试种表现良好、效益很好。1高标准建园技术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的砂壤土建园。山地建园,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南坡,温暖的小气候能

2、为中农红软子石榴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可使该品种提早成熟。平原地带建园时,要选择排水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段建园。选择园地时要避免选择重茬地,重茬地栽植时应避开原来的老树穴,多施有机肥。中农红软籽石榴树势中庸,枝条微曲抱团,宜适当进行密植,株行距一般采用2米×3米,每667平方米栽111株。中农红软籽石榴自花即可结果,异花授粉坐果率更高,因此配置一定的授粉树为宜。中农红软籽石榴的适宜授粉树以中农黑籽甜石榴最好,一般配置比例为4~8∶1为宜。2整形与修剪技术2.1整形中农红软籽石榴树形可采用主干疏层形和自由纺锤形。主干疏层形的整形特点:有明显的中心干

3、,其上着生8~9个主枝,定干高度50~70厘米,每15厘米选留一个大型结果枝组,长度60厘米左右,选不同方向的枝条培养结果枝组。一般下层选留4~5个大型结果枝组,上层选留2~4个。自由纺锤形的整形特点:树高2.5米左右,主干高50~60厘米左右,主枝10~12个,旋转排列于较直立的中心干上,不分层,不重叠,主枝间距20~30厘米。主枝长1.0米左右,主枝角度70°~90°,冠径2~2.8米,主枝上不培养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最下部培养大枝组,上部培养中小枝组,全树呈下大上小,下宽上窄,下粗上细的纺缍形,以短果枝和中小枝组结果为主。优点是骨干枝少

4、,通风透光,培养和更新枝组方便。对各大型结果枝组之间的交叉枝、直立枝等,应及早从基部疏除。因幼树发育枝生长不定性强,要注意开角拉枝。2.2秋季修剪石榴树往往会萌发许多二、三次新梢,从而使树冠枝条密集,造成通风透光不良,引起果实增大慢、着色不良,也影响内膛叶丛枝和短枝形成花芽。因此,加强秋季修剪显得尤为重要。2.2.1疏枝继续剪除密生的、徒长的、有病虫的萌枝、萌蘖。要求疏枝后树冠下的光斑均匀分布,以占全树冠投影面积的10%~15%为适合。保证果实直接见光,使内膛叶丛枝及短枝见光充足,形成花芽快。对剪下的病虫果枝采取深埋或焚烧。2.2.2剪根石榴树衰

5、老的表现特征之一是根系老化衰亡,因此根据石榴树结果情况,逐年进行根系修剪是十分必要的。可于10月中旬至11月(采果后及落叶前),结合秋扩穴翻施有机肥,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或平行沟(深度50~100厘米),切断部分小于1厘米直径的根,有利于根系再生和扩大。3开花坐果期管理3.1疏花从现蕾到盛花期内,应将所有钟状花抹去,留下筒状花和葫芦状花,如果葫芦状花够用,就要将筒状花一并疏去,只留葫芦状花。最后,在着生葫芦状花的果枝周围,配备3~5个营养枝(具100个以上的叶片)为适度。疏花工作在花期内要进行2~3次。3.2保花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洒叶面肥和生长调节

6、剂可以明显提高坐果率,如喷0.2%尿素和稀土微肥混合溶液,0.3%~0.5%硼砂溶液,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1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等。3.3疏果疏果的基本原则是:多留头茬果,选留二茬果,不留三茬果。6月中旬前后,1~2茬花的幼果坐好后,疏去双果中的小果,只留一个大果。如果全树坐果不多,则可留下双果不疏,也能长成大果。另外,所有的病果、虫果和畸形果要一律疏除,并将其深埋。3.4施肥追施肥料可以更好地满足石榴树开花结果的需要。施肥品种和施肥量要根据树龄和当地土肥站测土配方施肥指导而定。盛果期树施肥量要大,这样才能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

7、,株施0.5~1.5千克复合肥。一般而言,初结果树以磷、钾肥为主,盛果期树要氮、磷、钾配合施用。3.5调整枝条春季萌发的过密枝条要疏除;春末夏初萌发的嫩枝要全部疏除;直立枝、病虫枝要全部疏除。4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秋冬季节刮除老翘树皮,注意剪除病枝虫枝,摘除并拣拾地面、树上的虫茧、僵果、病果,清扫落叶,解除草把,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桃蛀螟、刺蛾、龟蜡蚧、干腐病和落叶病等越冬虫源病菌。作者:张久红郝新科李晓庆张富红郭俊英薛华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