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77652
大小:1.00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2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摘要:锆石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稳定性极强,封闭温度高的富矿物;并且锆石中普通铅含量较低,铀钍较为富集。锆石的成因主要有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区分锆石不同成因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从锆石的结晶习性,环带b从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c从锆石的包裹体矿物,d从微区拉曼的图像特征等方面来区分。关键词:锆石成因;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由于锆石分布于三大岩中,且记录信息丰富,所以弄清锆石的成因不仅可以还原锆石的形成环境,还可以演绎当时的地质过程。1岩浆成因锆石1.1岩浆成因锆石的晶体形态及其环带:岩浆成因锆石一般较为自形,为四方柱,四方锥,复四方双锥形,无色透明。
2、岩浆成因的锆石一般有振荡环带;在基性岩中由于成岩温度较高,微量元素扩散较快,环带较宽;在偏酸性岩石中由于成岩温度较低,微量元素扩散较慢,环带较窄且CL为亮色。1.2岩浆成因的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成因的锆石铀,钍含量比较高,铀钍比值较高(一般大于0.4)且REE分布较为均匀,HREE较为富集,正Ce异常,适度的Eu负异常;岩浆成因的锆石由核部至边缘ZrO2/HfO2减小而HfO2,UO2,ThO2含量增多1.3岩浆成因锆石包裹体矿物:岩浆成因的锆石结晶时难免会包含一些矿物和包裹体如金红石,磷灰石,熔体包裹体。1.4岩浆成因锆石的拉曼光谱特征:岩浆成因锆石由核部至边缘拉曼峰强度减小并且Δ
3、355值减小.图2不同类型岩浆锆石的CL图像(a)辉长岩中的岩浆锆石;(b)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和残留核;(c)花岗岩中的扇形分带锆石.(a)引自赵子福等人[41],(b)和(c)分别为大别山主薄源和北淮阳花岗岩样品(本文)图3 岩浆型锆石从晶体核至边缘(1→5)喇曼光谱图(a)T9305;(b)9303;(c)M-y-1;(d)M-y-2Fig.3 Ramanspectrafromcoretorim(1→5)ofmagmatogeniczircons2变质成因锆石变质成因的锆石有三种类型:a变质过程中新生成的变质结晶锆石,b变质增生锆石(在原来锆石的基础上继续增长),c变质重结晶锆石(
4、在原来锆石的基础上重新结晶,晶体比较自形)2.1变质成因的锆石的晶形及内部特征:变质成因锆石的形态从他形到自形都有,一般他形较多,为卵形,不规则形状,晶棱圆滑,晶面有溶蚀。而内部环带主要有无环带,斑杂状分带,扇形分带,冷杉叶状分带,面状分带,片状分带,海绵状分带,流动状分带等且CL为黑色。2.2变质成因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铀钍含量低,铀钍比值一般小于0.1,LREE分布较为分散,HREE含量较低;变质成因的锆石有核部至晶体边缘ZrO2/HfO2增大,HfO2,ThO2+UO2减小。2.3变质成因锆石的包裹体矿物:变质成因矿物的包裹体矿物多含变质矿物如绿泥石,石榴子石,绿辉石甚至高温高压
5、矿物柯石英,金刚石2.4变质成因锆石的拉曼光谱特征:第一类是由晶体核至边缘喇曼峰的强度及Δ355值增大,表明晶体的内核生程度最大,至边缘则相对减小。由变生程度与U、Th含量成正比的关系推断,这种锆石由核至边缘U、Th含量是逐渐减小的。另一类由晶体核至边缘喇曼峰强度变化不大,其Δ355值变化小,表明这一类锆石中U、Th含量变化不大。峰的峰宽较小,因此这类锆石可能未受到或受到弱的变生作用。图3变质锆石中的典型CL图像Fig.3TypicalCLimagesofmetamorphiczircons(a)无分带结构,引自吴元保[21];(b)扇形分带结构(rd);(c)斑杂状分带;(d)扇形分
6、带结构(rd);(e)冷杉叶状分带(ft);(f)面状分带(bd),(b)、(c)、(d)、(e)、(f)引自Vavra等[22,33];(g)片状分带,引自Rubatto等人[34];(h)边部变质重结晶锆石切割原岩岩浆锆石的环带,引自吴元保[21];(i)核部重结晶锆石中有明显的残留岩浆锆石岩浆环带,据Pidgeon等人[10](有改动);(j)面形分带增生锆石,引自吴元保[21]3热液成因锆石3.1热液成因锆石的晶形及内部结构:热液成因的锆石多不规则状,多孔洞,海绵状,环带状,细脉状,晶体的棱线不明显。内部无振荡环,无阴极发光。3.2热液成因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铀钍含量较高,铀钍
7、比值较大,LREE富集,REE标准曲线轻微倾斜,较小正Ce异常,适度Eu负异常。3.3热液成因锆石的包裹体矿物:热液成因的锆石所包含的矿物一般都是典型的热液矿物如黄铁矿,电气石,白钨矿,绢云母,自然金,还有低盐度的H2O-CO2流体包裹体。图5河北省东坪与后沟金矿田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BSE图解(资料来源:本文)Fig.5BSEimagesofmagmaticandhydrothermalzirconsfromtheShuiquangoualk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