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

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

ID:667630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2

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_第1页
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_第2页
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_第3页
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更新日期:2010-12-22点击:唐国胜  中药注射剂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等优点。在解决中医急症、重症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不少品种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特别是多味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大部分产品是中药材综合成分的提取物,往往因提取工艺不够完善,一些大分子的杂质未能完全除去,从而使中药注射剂在配液时、或灭菌后、或贮存过程中出现色泽变深、浑浊、沉淀等,使制剂澄明度不合格,给生产带来麻烦或造成经济损失,甚至降低疗效,影响临床使用。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及生产经验,笔者就中药注射剂澄明度谈几

2、点看法。1 杂质未除尽  这是影响中药注射剂澄明度最重要的因素。因中药提取液中大多数含有淀粉、树胶、树脂、果胶、粘液质、鞣质、蛋白质及色素等高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常被视为无效杂质,它们如处理不当,则以胶粒的形式存在于注射剂中,当温度、pH值等变化时,使原胶体“老化”而呈现浑浊、沉淀而出现澄明度质量问题。1.1 淀粉、多糖类和粘液质:对这些水溶性杂质,用“水醇法”一般可除尽,但也与醇的浓度有关,醇浓度愈高,则这些杂质除去得愈完全。一般醇浓度在80%左右可除尽这些杂质。1.2 鞣质:鞣质在水及醇中均可溶解,故较难除去。因其具多元酚结构,极易被氧化而使注射剂颜色

3、变深。另外,不仅它本身可缩合成鞣酐或鞣红沉淀,同时还可与注射液中的有效或无效成分结合形成沉淀。目前一般认为,鞣质是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浑浊、沉淀及注射后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等的主要原因,因此,除非是有效成分,否则应除去。除去鞣质的方法有:1.2.1 热处理冷置法:在保证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加热或高温处理,破坏鞣质的胶体,使鞣质凝集,冷藏使之沉淀除去。1.2.2 石灰乳法:在有效成分不与Ca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的条件下,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石灰乳,使鞣质与Ca2+生成络合物沉淀除去。1.2.3 明胶沉淀法: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明胶(2%~5%),使其与鞣

4、质结合沉淀除去,然后再用C2H5OH除去过量的明胶。1.2.4 碱性醇沉法:在提取液中加入C2H5OH,使含醇量达80%以上,再用NaOH液调pH值7.5~8之间,则鞣质可形成盐类沉淀除去。1.2.5 酸性沉淀法:在提取液中加入盐酸调pH值在2~3之间,使鞣质沉淀,然后再加活性炭吸附除去。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选用聚酰胺柱法、氨水法、乙醇乙酯法、透析法、离子交换法、醋酸铅沉淀法等方法除去鞣质。1.3 蛋白质:除去无效蛋白质的方法有:1.3.1 热处理冷置法: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会变性凝固,根据这一性质,可采用加热凝固法除去蛋白质。1.3.2 乙醇沉淀法:在提取液

5、中加入C2H5OH,在含醇量达75%~80%时,则C2H5OH能破坏蛋白质形成的水化层,使蛋白质分子相互粘连,形成较大的蛋白质团发生变性、沉淀除去。1.3.3 等电点法: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OOH、-NH2,因此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而能析出。因而可调节适当的pH值,使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处于等电点而析出除去。1.3.4 树脂类:树脂类也是影响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重要原因。树脂烃类为一类结构复杂的含氧中性化合物,非醇、醛、酮、酯、酸类成分,性质极为稳定,因其为非极性物质,当输入水中之后比较容易析出沉淀除去;树脂酸类有羧酸及酚的化学性质,树脂醇类有极性基团

6、,当它们输入水中之后较不容易很快沉淀析出,因此不易除尽,当灭菌或贮藏过程中可逐渐析出,使注射剂产生浑浊、沉淀。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活性炭并加热若干时间,有助于树脂类杂质除去。1.2.5 色素类:水溶性色素含有-OH,可加沉淀剂如石灰乳,醋酸铅等除去;脂溶性色素可采用有机溶媒脱色除去。2 有效成分不稳定  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常因灭菌时间及温度、pH值改变、安瓿的质量,外界条件(如温度、光线、空气等)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不稳定,发生氧化、分解、还原、水解、聚合等化学反应,出现浑浊、沉淀,影响注射剂的澄明度。2.1 药液pH值改变的影响:中药注射剂中有效成分的酸碱性直接

7、影响其稳定性。调节适宜的pH值,不但能使有效成分溶解,同时能改善药液的澄明度。如中药注射剂加热灭菌或贮存过程中,由于某些成分的水解(如酯类、甙类)、氧化(如醛类)、聚合(如酚类)可产生酸性物质,由于pH值逐渐下降可使一些原来能溶解的成分析出,影响澄明度;又如生物碱类注射液往往因为pH值太高而不稳定;含有酸性、酚性成分的注射液在pH值太低时也不稳定。因此,在配制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pH值,以保证有效成分的完全溶解。一般有效成分是碱性的(如生物碱类),pH值调在4~6为宜;有效成分为酸性或弱酸性的(如有机酸、酚类等),其pH值调在7.

8、5~8为宜。另外,根据中药注射剂灭菌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