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63936
大小:4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21
《1461.从“心理账户”透视班级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心理账户”透视班级管理摘要规范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必要的制度、要求和一定的奖惩措施,同样的标准落实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有不同的体验,进而出现不同的行为结果,除了学生的个性、需求等存在差异外,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看待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心理运算规则进行运算。这种运算与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分不开的。本文采用心理账户理论与班级管理的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心理账户透视班级管理,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措施,对心理账户的研究与应用和优化班级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账户非替代性得与失参照点111引言班级授课制从l7世纪发展至今,班级组织已经
2、成为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单位,班级管理也逐渐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遵循班级管理的规律,运用指导、督促、约束和激励等手段和方法,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班级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教育目标的过程,是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也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1]。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稳定有序发展的班级系统,构建良好环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范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必要的制度、要求和一定的奖惩措施,同样的标准落实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有不同的体验,进而出现不同的行为结果,除了学生的个性、需求等
3、存在差异外,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看待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心理运算规则进行运算。这种运算与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分不开的。心理账户(Mentalaccountingtheory)是行为决策学和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萨勒(ThalerRH)于1980年首次提出,后来经由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尔斯基(AmosTversky)的发展,萨勒于1985年正式提出了心理账户理论[2]。心理账户最初主要是用于对消费行为的分析,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
4、和心理运算规则,在作经济决策时,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依据心理账户分析可知,生活中的“得与失”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人们对某一价值的主观判断是相对于某个自然参照点而言的,个人感觉到的得或失并不是绝对的财富或经济。也就是说,参照点的变化会引起人们主观估价的变化,人们更关注的是围绕参照点引起的心理改变而不是绝对水平。心理账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各种经济行为,如投资、消费与储蓄等,它还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活动的过程,如决策、推理与自我控制等[3]。因此,应用心理账户的理论透视班级管理,指导班级
5、管理,有利于我们认识班级管理的现象和规律,优化班级管理。目前国内关于心理账户的有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它的运用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很少学者把它运用到教育领域。山东临沭县教育局张锐和高琪的《“心理账户”11的运算规则及教育启示》曾简单地提到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带来的教育启示,但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本文采用心理账户理论与班级管理的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心理账户透视班级管理,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措施,对心理账户的研究与应用和优化班级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2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与班级管理心理账户存在非替代性,所谓非替代性[4]是指个
6、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钱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从而每个心理账户中的钱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彼此之间不能替代和转换。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同来源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例如,等额的工资和抽奖获得的意外奖金,人们往往舍不得花费辛苦工作挣来的工资,而却会轻易地花掉奖金,是因为人们心理上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账户,工资存在“工资收入”账户,这些钱是通过辛苦劳动挣来的,不能随便乱花,而奖金存在“意外收入”账户,这些钱是恩惠,可以尽情地享用,其实这些钱只要是以现金的形式发展,那么它们在功能和效用上就没有任何差异,但在心理账户中
7、,人们把不同来源的钱分得清清楚楚,意外之财和辛苦得来的钱具有不可替代性。案例1:小强是一个很上进的学生,但他的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他总是很努力地学习,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学校的,为了能在期中考试能取得进步。在期中考试后的班会课上,班主任第一个表扬了小强每天都很早到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第二个又表扬了小强在这次考试中进步很大,每科成绩都有所提高。小强在听到第一个表扬后很开心,但是在听到第二个表扬后会更开心,因为成绩的进步是他经过付出很大努力的结果,而每天第一个到校对他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他把这两个表扬归到不同的心理账户,因此感受是不
8、一样的。11班级管理者应该细心观察,把握学生的心理感受,了解学生的不同的关注点,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他们表扬可以及时强化他们的行为。案例1中若是班主任只是表扬小强每天第一个到校,而忽略了他考试进步的感受,小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