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55450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21
《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无锡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20070730(颁布时间)20071101(实施时间)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2号(文号)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健康促进和预防第三章诊断与治疗第四章康复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已由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制定,经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7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2007年7月3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公民的精神健
2、康水平,维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精神健康促进和精神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精神卫生服务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精神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依法管理的方针,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第四条精神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建立精神卫生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健全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完善精神疾病患者救助机制。第五条市卫
3、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精神卫生工作。不设区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发展与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精神卫生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精神卫生有关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应当协助做好精神卫生有关工作。第六条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关心和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以捐赠、提供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第七条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精神疾病患者
4、及其家庭成员;禁止虐待、遗弃精神疾病患者;禁止非法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第八条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市、不设区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改善精神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第九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他人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其本人及监护人确实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受害人医疗、生活发生困难时,可以向市、不设区的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救助。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二章健康促进和预防第十条全社会应
5、当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精神健康社会环境,预防和控制精神疾病的发生。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的公益宣传。第十一条本市建立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第十二条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精神疾病的监测、调查、报告、技术指导、精神健康促进以及其他预防和控制工作。第十三条综合性医院应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精神科门诊,承担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精神健康促进工作。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科室
6、,承担预防、技术指导及其他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精神卫生服务需求,配备具有精神卫生专业知识的人员,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及其他精神卫生服务。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创造条件,提高其促进精神健康和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精神卫生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时掌握精神疾病发生、医疗费用负担和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限和方式将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情况向所在地的精
7、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应当了解本辖区、本单位的精神疾病发生情况,及时向所在地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不设区的市、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向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精神卫生救援纳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卫生、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应当制定相关的精神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精神卫生应急救援工作,降低精神疾病发生率。第十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纳入
8、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校应当按照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配备具有相关资格的教师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并为教师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供条件。第十八条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等应当针对职工、青少年、儿童、妇女、残疾人等人群的特点,开展精神卫生健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