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

ID:6652022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1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_第1页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_第2页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_第3页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_第4页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沅算子法”主要是指依靠算子解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算子,就是一些对语义起运算作用的词。包括副词、连词、时间名词、介词等等。有时还有一些实词。朱沅算子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这就是 1.从形式出发,用标志解题 2.汉语的“核心语义后置”规律例子: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A正确而

2、不流行B流行而不正确C新颖而不流行D流行而不新颖我们先看题目要求:“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这里不是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而是评价型题目。如果?****鄣阈偷奶饽浚饫锟隙ㄒ庋省巴ü舛挝淖治颐强梢灾溃髡叩墓鄣闶恰薄U庋幼盼颐蔷脱杆黉浪母鲅∠睿纯粗饕窃谑裁绰塾蚰诘摹R豢矗*****赜凇罢贰⒘餍小倍缘摹;赝罚牢亩危坝幸恢趾芰餍械摹保谝痪浠案嫠呶颐橇艘桓稣庋男畔ⅲ馐且坏馈靶榛我?****”型题目,“很流行”肯定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回头看看选项,B、D与这个一致,马上排除!再回头看文段,“笔者认为,”快速向后浏览,发现直到最后都是作者在论

3、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第三方来证明他的正确与否,因此,选C。这里有一个问题,算子是什么?在这里,算子是“有一种”、“流行”、“笔者认为”。当然,在浏览文段时,有的同学可能很慢,告诉这些同学,浏览的时候,你不要细看文字,一扫而过即可。抓住最想要的东西就行了。言语理解的杀手锏——www.examda.com朱沅老师的“十不看”强调“扫描式阅读”,“能省则省”,这一点大家都感到不好接受,恐怕自己遗漏了信息,不过,事实证明,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朱沅老师说:凡是见到以下的算子,后面的内容皆可不看!1.“否则”2.“假如”、“如果”、“好像”、“从表面看”3.“人们认为”4.“尽管”、“不可否认”、“

4、虽然”、“似乎”5.“不管……、还是……”6.“能使”7.“不仅仅”、“不仅”8.“在”、“通过(表示手段、方法)”9.“为了”10.“例如”、“如”还有一些,只是笔记记得匆匆,没有记全,能回忆出来的只有这么多了。说明,这些词所引领的后面的小分句都不是考察的对象,大胆放心不看就行了。看了就浪费时间!“如果”之类的词语后面的内容一般不看,但是,有时也要细看,什么情况下细看呢?就是在通篇都在打比方说明一个道理时,要全看。如果是假设性的反面论证,就不看。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

5、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阅读的技巧1、 从弱原则就是绝对性的选项一般都是错的2、 推论不选 选项如果是命题者的推论一般不选3、 无、偏、反、混 “无”就是材料中没有的 “偏”就是片面的选项不选 反就是和材料表达内容相反的不选 混就是材料杂糅的选项不选4、 抓关键词5、 抓关键句6、 不要轻易地作出定性分析(好坏对错)或者做结论7、 不要进行评价、支招和批论8、 命题人对正确选项

6、是负责的 比如选项是“人们对汽车节能毫不在乎”应改为“人们对汽车节能不是很在乎”才能作为正确选项。毫不在乎不是一个什么好词,一般命题人在设计正确选项的时候不会那么不负责任。1、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对文章的大量重要信息进行筛选。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

7、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4、抓住关键的语言环节,主要是指关键词语和中心句。包括主要名词、代词和表示转折、因果、并列的关联词,表示判断、因果、主次、概括总结的语句。其中,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段中的长句往往又是经常出题的对象。5、一般而言,语气过于绝对、片面的选项都不正确。阅读不同分类的应对技巧 (一)逻辑型的阅读题 1、提问方式有①以下那项正确:②据此可知:③哪项可以直接推出:④哪项和题干矛盾: 2、应对原则: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