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

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

ID:6642216

大小:304.9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21

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_第1页
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_第2页
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_第3页
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_第4页
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及启示 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辛倩男浅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中的历史与时代精神及启示姓名:辛倩男学号:院系:交通学院日期:2013.11.11辛倩男摘要何镜堂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首届中国“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作品包括深圳市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师一些作品的解读,来解读一下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感及时代感,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关键词:何镜堂历史精神

2、解读启示辛倩男一.何镜堂简介何镜堂院士是广东东莞人,1965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首届中国“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何镜堂院士以“中国馆之父”闻名于世,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20多年来,何镜堂院士创立“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他曾作为唯一的建筑师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他所带领的建筑创作团队,设计了2010年上

3、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珠江新城西塔、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何镜堂院士中标并担纲总设计师主持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工作,该方案在全球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集中体现了全球华人的智慧,成功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展示了盛世中华的形象,成为凝炼中华文明的丰碑,引领了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全社会取得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何镜堂教授主持和负责设计两百多个项目,获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31项;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

4、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二.何镜堂作品解读2.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1]图1辛倩男图2图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个让人感动、悲恸、肃穆、难以忘怀的博物馆,是献给南京的历史和现在的礼物。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介绍,纪念馆在南京城市近郊,扩建用地呈狭长的船形,因此赋予其弯刀的理念,用“军刀”表达杀戮的主题,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深埋在土中的折断的军刀寓意日本法西斯侵华企图的破灭,表达正义战胜邪恶的理念。主题是纪念馆建筑创作

5、的灵魂。何老师的想法是大屠杀纪念馆是要纪念一段“国耻、民族血泪史”,以求达到人们心灵共鸣,并传递一种“宣扬和平、抵制杀戮”的信念。新馆着意表达的情感变化是:从战前压抑与紧张的不安定的气氛到荒凉悲戚凝重而压抑的气氛,再到长时间压抑后爆发的愤怒,最后对和平的向往。老馆营造的是“荒凉、悲戚、凝重”的氛围,新馆扩建后有效地把老馆表达的情感连贯在一起。在总体构思上,新馆是要通过不同的建筑形体设计、整体环境安排来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纪念馆的平面布局映现“和平之舟”,象征和平;立面形体设计成“折断的军刀”,隐寓正义战胜邪恶;“铸剑为犁”的纪念碑作为尾声,表达了中国人民

6、祈求和平的良好愿望。新馆局部立面图见图2。纪念馆的总体布局(见图4)主要围绕主题中的情感变化来安排。共分为三个功能区域:东辛倩男面为入口大型集会广场和新馆,主要功能是集会和历史资料的展出;中间为纪念馆老馆(万人坑展览馆)、祭场及冥思厅,主要功能为对遗址的纪念与哀悼;西面是和平公园,主要功能是表现和平的美好,对和平的向往。布局的安排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布局形式,特别是老馆非直线式的流线使悼念者缓步行进。新馆运用“半开场-封闭-开场”的三个空间组合,其中与外部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为悲愤与和平悼念气氛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新馆巧妙结地上地下空间,由地上延伸到地下,上下共3层

7、,其中地上1层,地下2层。展馆地上部分为尖刀造型,东端最高处离地面18m。地下斜型的展馆设计增大了地下展览馆的空间,营造出不平常的氛围。参观流线从地上到地下再回到地上,由下层空间走向抬高空间,空间序列由低向高,象征从屈辱走向胜利,由战争走向和平。南京大屠杀是震撼人类心灵的,在国际上有着重要政治、历史教训的悲怆事件。何院士选择了众多的建筑元素来表现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特定的建筑精神。   在入口广场、在新建纪念馆屋顶的两侧、在纪念公园的水地旁,都设计了长长的墙体。这些墙体或以文字,或以浮雕,或以其扭曲转折的形态,或以绝望封闭的房间来无声地诉说这块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