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学与文化自觉_学习费孝通_文化自觉_概念的一些体会2574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学与文化自觉_学习费孝通_文化自觉_概念的一些体会25747社会学与文化自觉_学习费孝通_文化自觉_概念的一些体会.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社会学与文化自觉_学习费孝通_文化自觉_概念的一些体会.txt会计说:“你晚点来领工资吧,我这没零钱。”你看得出我擦了粉吗?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既宅又腐,前途未卜。既宅又腐,前途未卜。你被打胎后是怎么从垃圾桶里逃出来的?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不可否认,马赛克是这个世纪阻碍人类裸体艺术进
2、步最大的障碍!-----------------------页面1-----------------------社会学与文化自觉3———学习费孝通“文化自觉”概念的一些体会苏国勋提要:本文以费孝通学术思想“从生态研究进入心态研究”的变化经历为范例,结合社会学研究对象从物质实体向关系实在的转化倾向,论证社会学研究从单纯追求实用性向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客观发展趋势,以及文化自觉在社会学研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关键词:文化自觉 和美 人文性 生态秩序 心态秩序一、引 言近来,国内学术界纷纷关注文化自主性问题。在笔者看来,文化自主性的根本,就是近年来费先生反复讲过的文化自觉问题。1998年
3、,费先生在北大百年校庆时曾写道: 在中国面向世界,要世界充分认识我们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才能谈得到让人家认识我们和我们认识人家。科学地相互认识是人们建立和平共处的起点。人文学科就是以认识文化传统及其演变为目的,也就是我常说的“文化自觉”。在文化传统上说,世界没有一个民族有我们中华文化那么长久和丰富。我们中国人有责任用现代科学方法去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继往开来地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为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费孝通,1998在该文中,他进一步解释说:3 本文是笔者为参加北京大学召开的追思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而撰写的论文,值此费老辞世一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
4、对一代宗师人品和学术思想的崇敬和感佩之情。1-----------------------页面2-----------------------社会学研究 2006.2 文化自觉,意思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1998从社会学视角立论,文化是一个价值体系,它是由理念价值、规范()价值、实用价值即所谓道德理想、典章制度、器物行为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它是一个民族—国家自我证成的根本特征。从这个意义
5、上说,坚持文化自主性,就是做到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民族—国家自尊、自重、自信的体现。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他民族之间的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种文化之间的共生之道。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做到文化自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骄矜;既拒斥“文化霸权主义”,也反对“我族中心主义”;就是要秉承“和而不同”的立场处理好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问题上,1993年费先生在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中以恢宏的气度、豁达的胸怀、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他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未来发展的途径和光明前景的看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个字精
6、辟地阐明了文化自觉的要义,也是我们今天谈论当代中国学术文化自主性的基本前提。费老以其一生的学术实践身体力行,为后人在学术研究中坚持文化自觉、践行文化自主树立了楷模,他的学术思想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体现着治学和做人的统一,浸透着老一辈学人深厚的文化自觉意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总结,一代接一代地将薪火传承下去。二、“脚踏实地,胸怀全局”1980年7月,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刚刚在中国大地破土复出,为了培养师资和科研人才,费先生亲自主持了社会学恢复后的第一个暑期讲习班,邀请了美国匹茨堡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以及国内一些知名的老一辈专家为学员们讲授社会学知识。开班伊始,作为讲习()班主持人当时称班
7、主任,费老就开宗明义地以“为现代化服务的社会2-----------------------页面3-----------------------论文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sociologyformodernization为题,讲解了恢复社会学教学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的宗旨。作为讲习班的一名学员,我清楚地记得,费老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学术实践,从江村社会经济调查到西南联大写作《禄村农田》时期的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再到解放后在贵州和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