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

ID:6630007

大小:3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20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_第1页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_第2页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_第3页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_第4页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2009年6月第2期Jun,2009NO.2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①沈黎(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上海200234)[摘要]台湾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社会型态及个人工作价值的改变,以及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使得员工个别需要的变迁与增长日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于是,工作场域的概念开始进入社会工作学者及实务工作者的视野,工业社会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本文旨在从中国台湾地区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服务内容、实施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内地社会工作界有所启示。[关键词]工作

2、场域;工业社会工作;多元化;专业化[中图分类]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GDB-10146(2009)02-0079-06随着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复杂需求,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业社会工作已经呈79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在专业发展上亦趋向于提供更为广泛的介入焦点。今天,台湾企业组织应对服务专业化的需要,已经不再视组织为唯一的服务提供者,更多企业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进而扩展职场人性服务的范围,使得有需要的员工可以因着这样的联结关系,获得更完整、全面的服务。而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经验,给中国内地提供了很好的启

3、示,让我们思考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社会工作该如何发挥更为积极的积极作用。一、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台湾最早的工业社会工作可以追溯到1958年由天主教会成立的“天主教职工青年会”,该会强调促进青年劳工的人格发展,并引发社会大众对职工青年的重视[1]。但工业社会工作的真正发展启于1970年代,我们可以将随后的历史沿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收稿日期]2009-02-19[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①本文系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SOUTHERNFORUM第一阶段(1970-1978),民间回应阶段。这一阶段是企

4、业回应员工需求(尤其是针对新进员工的工作适应或住宿员工生活辅导),社会服务机构逐渐参与处理员工处理工作上或生活上的问题。最早关注员工辅导议题的是台湾松下电器,它于1972成立大姐协助组织(BigSister),选任资深女性人员扮演员工与主管间的桥梁,开启了台湾企业组织施行工业社会工作的开端。1974年台湾的美国无线电公司成立“温馨家园”,辅导住宿女工的生活与工作适应。1976年东元电机设立“心桥信箱”,协助员工解决生活与职务问题[2]。自此以后,不少企业相继在内部推动不同的员工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台湾的社会服务机构也开始投入对员

5、工的服务。“救国团”是台湾民间社会服务团体第一个推动相关服务的机构,以1974年起推动一系列的工厂青年活动较为著名。之后台湾张老师基金会亦通过各种讲座、书刊、训练、活动等方式,专责推展工厂青年辅导活动。第二阶段(1978年至1990年代中期),政府推动阶段。这一阶段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广劳工辅导人员体系。1978年台北县社会局首先成立劳工辅导组,成为地方政府运用社会工作者推行劳动服务的范例,随后桃园县、彰化县于1970年设立劳工组。1980年“行政院”青辅会甄选工厂辅导员,给予职前训练并分发至各厂从事工厂辅导工作。1981

6、年台湾省政府明确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加入劳工服务一项[3]。随后各县市陆续成立劳工局(科)开展相关劳工服务。除了政府部门直接开展相应劳工辅导服务之外,政府更强调通过政策法令来推动劳工服务。1980年“加强劳工福利重点措施”、1981年“加强工厂青年服务要点”与“厂矿劳工辅导人员设置要点”、1982年“劳工辅导人员训练标准”、1988年“现阶段劳工政策纲要第一期执行方案”[3]80等,这一系列政策法令极大推动了劳工辅导服务的提供与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当时“救国团”训练许多志愿性质的“劳工辅导员”,各企业纷纷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劳工辅

7、导人员从事劳工辅导工作。第三阶段(1990年代中期至今),工业社会工作整合服务阶段。这一阶段企业配合劳工委员会积极推动,并且强调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劳资关系、员工心理辅导及员工协助方案的工业社会工作服务系统。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劳工辅导在功能上已经不能满足多重需求员工的需要。1994年“行政院”劳工委员会配合社会变迁与需求,将过去所推广的“劳工辅导”更名为“员工协助方案”,将原先着重在个人心理动力的工作内容扩展到员工的生活、家庭与社会适应,建立起整合型的工业社会工作模式[4]。同时有相当多的学者研究与论文相继投入工业社会工作领域

8、,为台湾工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知识的形成与积累做出了积极贡献。总之,这一阶段的台湾工业社会工作从解决问题的视角转为预防为主的策略,从狭义的劳工福利转为关注整体需求为重点的福利服务,重视以员工的权益、专业督导、专业整合、早期发现问题与多元转介的观点,来为员工设计和开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