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

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

ID:6627277

大小:9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0

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_第1页
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_第2页
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_第3页
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_第4页
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地质学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旅游地质学学号:0000000姓名:0000成绩: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一、概述1、定义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用或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由此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源于该地而得。)2、成因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2、。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3、形成条件(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像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很难溶于水,如岩浆岩、大多数变质岩,所以岩溶作用在这些地区难以进行。而碳酸盐岩较易溶于水,所以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2)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

3、地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有较大溶蚀能力。岩石的透水性最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由粗颗粒或大小不均匀的碎屑组成岩石的透水性能强,利于地下水流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好,反之则差。所以在石灰岩的破碎部位,地下水易于流动,岩溶作用也最为发育。任课教师:张00日期:2012年05月9日课程名称:旅游地质学学号:0000000姓名:0000成绩:(3)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其溶蚀能力越强。在地下较深处,渗流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由于围压较大,可溶解较多的二氧化碳;而

4、在地表,因压力较小,二氧化碳含量较低。另外,二氧化碳的含量海域温度有关,温度高溶解就少。气候条件对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影响很大,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地表水充沛,下渗的水量也大,地下水具有丰富的补给水源,使地下水的成分长处于不饱和状态,大大的增加其溶蚀能力,所以潮湿气候区比干旱气候区岩溶作用更发育。温度除影响二氧化碳的含外,更重要的是加速了化学反应的进行,所以气温高的地区溶解过程要更快一些。此外,潮湿,炎热的地区,植物繁茂,生物作用也可以使水中的有机酸含量增加,因而加强地下水的溶蚀能力。所以在潮湿,炎热地区岩溶作用最为发育。4、发展阶段(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

5、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

6、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5、分类(1)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a、裸露型喀斯特b、覆盖型喀斯特任课教师:张00日期:2012年05月9日课程名称:旅游地质学学号:0000000姓名:0000成绩:(2)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3)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4)按地质构造:水平层岩溶、褶皱区岩溶。(5)按地下水运动特征和岩溶地形的延伸方向可分为:

7、a、地下水的垂直运动与岩溶地形主要有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等b、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与岩溶地形常形成水平运动的溶洞。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二、分布及特征1、喀斯特类型及形态地表喀斯特地貌(1)溶沟和石芽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2)天坑和竖井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