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16915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0
《创维民族技术如何pk外资品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维民族技术如何PK外资品牌创维:民族技术如何PK外资品牌? 赢周刊特约研究员:彭兴中2006年春节销售旺季到来时,以索尼为首的八大“洋品牌”彩电厂家联手上演价格“集体跳水”,降价范围之广、幅度之大不仅让业内同行们深感疑惑,就是消费群体也产生一丝茫然。针对此次外资品牌全然不顾昔日高价形象大幅降价事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彩电行业专家提及:降价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首先,国产LCD、PDP的市场占有率在2005年度分别达到了74.30%和45.25%,已经对外资品牌构成了强大的市场压力,洋品牌的这
2、次“集体跳水”行为,就是其市场份额急剧萎缩造成利润下降的空前压力的结果。其次,在技术上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已经相差不远,在数字平板时代某些国产技术甚至已经优于外资品牌产品;最后,国产品牌已经把价格提前放到了底线,全力转移战场,而外资品牌价格太高,与消费者期望值相差甚远。如果没有明显的技术产品优势,消费者当然不会买帐,迫使外资品牌通过降价来谋求出路。外资品牌的不得已而为之既说明了洋品牌面临的困境,也在另外的一个层面佐证,如创维等中国家电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良好发展。那么,中国家电品牌又是如何将外资从一直坚持的“挟品牌自重”高地上拉
3、下来的呢?[外资品牌的两个失误在于:第一,产品更新缓慢,市场反应不及时;第二,缺乏市场推广理念]民族品牌迅速崛起PK合资品牌目前外资品牌在国内家电市场被逼得大演价格跳水战,这一方面表明了目前国内家电市场上各品牌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以创维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正在迅速崛起,短短几年内就占据了彩电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创维营销总部总经理刘棠枝对创维的分析就强化了这一点:创维一直致力于产品技术创新,大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渠道开发上也下足功夫,大胆开辟第三营销模式,持续在全国掀起“创维科技,数字
4、中国”的产业突破性革命,诸如“纯平风暴”、“逐行风暴”、“高清风暴”、“平板风暴”、“新健康电视”等,奠定了彩电行业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合资企业的动作就有点相形见绌,仔细观察市场中的领先者,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一些共性——反应迅速,对策及时。而外资彩电由于受品牌所累,导致它们没能及时敏锐地感受到中国彩电市场的一些变化,也没能放下架子向国内品牌学习。在这一轮竞争中,外资品牌出现了两方面失误:一是产品更新缓慢,市场反应不及时。据悉,2005年上半年创维的液晶电视销量稳居行业第一,这主要得益于它强大的产品阵容和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5、而早在2004年初,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时,外资品牌由于没能及时更新在中国市场上的产品,错过了在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机。直到国产品牌渐渐淡化等离子电视,过渡到主推液晶电视时,外资品牌才开始把等离子电视作为主打产品推向中国市场,产品更新理念已经落后一筹,这直接导致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彩电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二是缺乏市场推广理念。在产品差异化程度并不明显的今天,国产彩电品牌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市场推广来提升销量,几乎每个国产品牌都拥有一支执行力强、反应迅速、作风硬朗、阵容强大的市场推广队伍。但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普遍没有推广员
6、,所有的产品终端几乎全部交由业务员一手负责,自然很难应付当今如此细化的市场分工。[国产产品与合资产品其实质量差别并不大,因此我一般只买国产的,一来可以支持国货,二来买的实在,用的也放心。]品牌价格战—你还会选择高价位吗?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消费者曾经为外资品牌附加值额外多支付的钱究竟值不值?很多外资家电巨头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像随身听、特丽垅电视、CD和PS游戏机等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意义,一些产品纵然价格是国产的好几倍,消费者也乐意掏钱购买,其根本原因就是消费者内心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崇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7、”。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的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产彩电品牌已经渐渐消除了产品在技术上与外资品牌的差异,而外资品牌由于在彩电产品更新换代上,没有对市场形势和新出现的变化做好充分的预见和准确的判断,导致了外资品牌由CRT时代的明显优势地位,在进入平板时代之际却发现好景已经不再。创维集团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表示:“在平板领域,中国和外国的彩电企业实际上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首先在面板上,同样从韩国、台湾等地专业面板供应商进口;其次在IC芯片上,其技术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美国硅谷;最后,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各有特色,
8、例如,创维开发的V12数字引擎,六基色技术,海信的“信芯”等等,都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从国际上平板专利技术申请项目统计上,中国企业的专利技术并不落后日韩企业。从生产成本上分析,洋品牌和国产品牌在生产原材料采购、人工、研发、销售成本大致都是一样的,很多国外品牌甚至是在中国二、三流的代工企业贴牌生产,因此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