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

ID:6606552

大小:33.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20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_第1页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_第2页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_第3页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_第4页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因为当时国民党需要培养武装力量,因此必须借助于苏俄的援助,中共与俄共属于同样性质的革命政党;另外,国共两党当时都以打倒军阀为共同目标,联合起来属于互惠;孙中山也想借共产党之力从组织上改造国民党。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之所以能够实现,具体原因和条件包括如下几点:一.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主要任务看,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必要性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他们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并联合起来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其策动下的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革命

2、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力量强大而且残暴。“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从共产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单单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谋求和国民党合作,其原因在于:(1)“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二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又连续倡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维护中国的民主共和。尽管都没有成功,但对中国封建势力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2)孙中山及其领导的

3、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革命的象征,其愈挫愈奋的顽强精神,为人民所敬仰,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3)当时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一块根据地,控制了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在军阀割据的中国,这是绝无仅有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党内合作使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也容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同时,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农运动的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革命力量,迎接

4、革命高潮。三.从国民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党的改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屡遭失败,迫切需要新的力量补充。孙中山也欢迎中共和他合作。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继续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并且开始注意培养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军事人才。二次护法运动、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痛感国民党内部成分极为复杂,必须加以改组。四.两党各自召开代表会议,为实现第一次合作作了政策准备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3年6月,中共“三大”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

5、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事实上确立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以党内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总之,探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外敌的入侵,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共两党只有携手才能更有效地打击中国革命最主要的敌人。我曾经说过,纪实文学在今年开始走下坡路,其标志就是叶永烈公开受到报刊的批评,以及他显得不太理直气壮的反应。尽管如此,

6、我仍愿意向读者推荐袁小伦的新著《周恩来与蒋介石》。  这本著作经过了出版社“纪实文学式”的包装,但丝毫没有纪实文学式的危言耸听的语言、让人有些怀疑的揭秘、东拼西凑其实是东抄西窃的材料等等老套,倒更像一本研究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政治领袖关系的学术著作,当然是用通俗语言写成的。所以,我以为,与其称之为纪实文学,不如称之为“历史纪实”也许恰当些。也难怪,与大多数纪实文学作家不同,袁小伦真正属于科班出身,中山大学历史系78级毕业,一直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从事历史研究的家底,几十万字的学术论著,以这个基础来从事通俗的“历史纪实”,当然会给人一些不同的感觉。  《周恩来与蒋介石》首先是以材料

7、取胜的。书后所附的“主要参考书目”达100余种(这也是其他纪实文学所不具备的),这些书目主要是传主周恩来与蒋介石的文章集子和现代、当代学人的有关研究著作以及回忆录。参考书的出版地包括大陆、港台和海外。还有一个证明,就是书中大量征引原始文献,很可惜,大概是为了照顾读者,全部没有注明出处。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反复查证的,袁小伦在向我介绍他的这本著作时就再三强调,这本书稿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要求,专门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编写组送审过,是经过有关的权威审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