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81524
大小:3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18
《务岭根垃圾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务岭根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务岭根垃圾填埋场2、项目选址:务岭根垃圾填埋场位于碧湖镇联合办事处务岭根村东南两山岙,距离市区16公里。3、拟建规模:务岭根垃圾填埋场占地372亩,容积580万立方米。4、项目总投资:约11918万元人民币5、项目建设单位:丽水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法定代表人:郑和法6、项目建设单位简介丽水市环境卫生管理处隶属丽水市建设局,主要负责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职能。下设城北、城东、城南清洁公司、莲洁卫生有限公司、环卫车队、垃圾处理场、渣土办等机构。环卫处坐落于丽水阳路288
2、号,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5平方米,拥有各类专用机械车辆32辆。二、编制依据《丽水市城市2002-2020总体规划》《丽水市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15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及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并就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出安排,最后分析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从而得出有关结论。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背景(一)丽水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撤地建市以来,丽水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提出
3、“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以及接轨上海,积级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战略部署,2003年提出了“北承沪杭金,东接涌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思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丽水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创“九五”以来的最高水平,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75.4亿元,同比增长18.5%,对地区GDP贡献率达46%。企业主体加速壮大,全市规模企业已达到525家,比上年增加117家。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
4、8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6.7%。结合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必须坚持“15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和“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建设理论。因此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垃圾填埋处理是当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填埋处理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
5、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因此,填埋处理仍然是国内当前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本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重要保证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极为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战略目标,生态立市已形成共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但是,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现有的城市卫生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尽快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是我市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创造洁净生活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重要体现
6、。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卫生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卫生状况提出更高要求丽水市是“浙西南中心城市”,是全国的生态示范区,对环境卫生本来就有较高要求。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加快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日益注重。加上去年的“非典”15、今年年初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环境卫生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加速集聚、垃圾产量日益增长目前,丽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4.6平方公里,固定和流动人口约20万,城区垃圾日产量已经达到240吨左右(不包括水阁、联城
7、、富岭)。根据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远期城市发展规划,中期到2010年,城市用地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24万,远期到2020年,城市用地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40万,其中:中心城区25.4平方公里,人口28万;水阁组团5.2平方公里,人口2.4万;联城组团1.8平方公里,人口2.6万;碧湖镇,人口5万;大港头镇,人口2万。按城市人均垃圾产出量1.2Kg/日预测,城市生活垃圾日产出量将达到480吨。现行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日产80吨,按10%增长率预测,到2020年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日产量为200吨,(四)该项目建设
8、将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务岭根填埋场项目的建设,可以把碧湖镇和大港头镇的生活垃圾纳入统一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每天可消纳处理两镇7万吨生活垃圾,切实保护两镇生态环境。由此可见,该项目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可优化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做到设施高效利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加快形成城乡系统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