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61501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18
《浅谈碎石土中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这是从别人博客上扒下来的浅谈碎石土中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伊春林业勘察设计院 马双杰 贾 男 康 凯内容提要:山区河流堆积地层中,碎石土层分布广泛,是一般建筑物基础的主要持力层,在该层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其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正确的分析和消除影响测试的各种因素,能够提高测试的精度和测试质量,从而提高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关键词:碎石土、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测试精度。小兴安岭山区以碎石土层为主的河流冲洪积堆积地层,在第四系堆积地层中分布范围较广,山区许多建筑物都以此层做为主持力层。山区河流冲洪积地层的特点是物质搬运距离小、时间短、搬运时的水流能量大,从而使堆积物
2、颗粒不均,一般从漂粒、卵粒到粉、细砂及粘粒均有。在这一地层中做原位测试最适用的方法就是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影响该层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测试设备方面的影响:首先是触探设备安装的是否正确,如探头下放要准确,各接头要对接准确、牢固,穿心锤的高度、位置要适当(要保证行程,同时要不刮带到设备和钻机的其它部位),过低时无法施打,过高时就要加长钻杆,影响实测击数记录的准确性。其次是触探设备的重量和尺寸,对于锥尖尺寸和锤重有关标准中均有明确的规定,此外穿心锤和导杆的直径应在适当的比例之内,也就是二者的间隙要适当,过小锤与探杆产生磨擦,过
3、大时锤在起吊和自由落下时,会发生一定的摆头,两者均减小了锤的冲击能,从而影响试验精度,一般穿心锤和导杆在长期使用中磨擦或在搬运中磕碰,都会改变其尺寸和外形,所以在触探试验前要对设备的各部件进行认真的校验。再次是钻机起吊设备,主要是卷扬卷进速度的影响,要求每次试验要连续打入,打入速率要均匀,其速度宜控制再15-30击/每分钟。二、土层影响:有关的手册和标准中对设备安装、尺寸、重量、测试步骤等都有较细致的规定,而对于被测试的地层只划定了各类测试的适用性。在长期的工程勘察实践中总结出,被测试土层的颗粒粒径、级配状况及地层的密实程度等对测试的精度均有影响。 各类触探试
4、验的探头直径都是按标准制做的,在实际工作中当被测地层颗粒中含有大于探头半径(直径之半)的大颗粒时,就会影响测试精度,在同一地层中随着这样的大颗粒的逐渐增多,其一阵击数会十分明显增大。特别是该颗粒所占比例在20%至40%时,一阵击数的增大速度较快(这时测试的标准击数值的离散性也非常大),超过该比例时,增大速度反而变小(如下图,是在同一地层中测试结果)分析原因是当探头落在大颗粒上时,探头冲击力是通过大颗粒传到下面地层中的,这样下面地层所受到的冲击力就由一个点受力而变成 了一个面受力,面积 一的增大导至下沉量的 阵减小,当该颗粒较小 击时在探头冲击力的作 数用
5、下,会被挤向探头的一侧,当该颗粒较大时,(实践总结: 大于探头半径的颗粒含量(%)大于探头直径之半时) 图:大颗粒含量与一阵击数关系曲线就不易被水平挤出,当颗粒大于探头直径时,颗粒只有垂向下沉,水平向几乎不动。所以这样的颗粒越大,其影响也就越大。 此外土层的密实度和级配对试验精度也有影响,影响原因与上面分析情况相同,当级配好时土层较易被压密,密实度大的地层,上面所说的较大颗粒就很难被水平侧向挤入土层;反之,对于松散土层,大颗粒就很容易的被水平侧向挤入土层中。 另外地下水对测试精度的影响在各类手册中都有论述,这里不再鳌述。三、人为因
6、素的影响,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也较复杂,一旦产生影响不宜修正,这里仅从长期实践中总结下面几点,以便在实测工作中加以注意。1、下套管的位置:由于量测失误或塌孔而在套管内测试是最容易出现的事故,实测时必须准确量测套管底口的下置深度,测试时,锥头应下置在套管底口以下30cm,并使探头全部在套管以下(探头出套管)。2、导杆和探杆安装时发生倾斜或弯曲:导杆倾斜或弯曲,穿心锥就不能自由落下,冲击能将发生一定的损失,影响测试精度;探杆倾斜或弯曲,穿心锥落下时,一部分冲击能将产生扭矩,使探杆更加弯曲,同样影响测试精度。导杆和探杆倾斜一般是对接口丝扣错位所至,应检查后重新对接;弯曲一般
7、是由于搬运时磕碰挤压所至,应将其平直后再进行试验。3、操作不当和量读误差影响:在外业进行原位测试时,一些技术人员为求省事,测试时在探杆上标刻度时不够细心,击打前不进行预打或击打时仅记录总贯入量和总击数,这样都会影响测试精度,正确的做法是在测试前应在探杆上先标好刻度,然后再根据地层密实情况预打数锤,并记录贯入量。停打一分钟后开始正式击打,在正式击打时要记录每一次击打时的贯入量,待总贯入量达到要求时方可停止测试,提升穿心锤和提出探头。 后记:这篇文章是根据我多年工作总结写出的论文,将发表在《黑龙江省勘察设计》杂志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