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60776
大小:136.5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18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法制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周公制礼吕侯制刑五听制度明德慎罚八议制度六礼、七去、三不去圜土之制嘉石之制质剂傅别六礼2.《法经》商鞅变法3.法律答问廷行事公室告与非公室告法律答问廷行事4.约法三章《九章律》女徒顾山录囚决事比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原心论罪(春秋决狱)录囚制度5.魏律泰始律北魏律北齐律重罪十条存留养亲制度“准五服以治罪”留养制度6.开皇律保辜制度《贞观律》、《唐六典》、《名例律》六杀、六赃、八议与官当永徽律与永徽律疏义绝三司推事律令格式7.宋刑统鞫谳分司翻异别推(勘)制度《
2、洗冤集录》折杖法务限法8.大明律明大诰申明亭制度9.《大清律》会审秋审朝审热审九卿会审10《钦定宪法大纲》大清新刑律礼法之争领事裁判权制度会审公廨11.《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宪法五权宪法《六法全书》保安处分12.马锡五审判方式二、简答与论述题1.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2.谈谈你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理解。3.西周的礼与刑,以及二者的关系(出礼则入刑)。3.西周的主要刑法原则及刑事政策。4.简述周代婚姻成立的原则及条件。西周婚姻接触的条件。5.论述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运动的
3、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6.《法经》的制定、内容、阶级本质、历史意义。7.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8.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9.简述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10.汉代有哪些主要法律形式?分别指什么类型的法律规范?11.你是如何理解“春秋决狱”的含义的?并简要评价之。12.论述汉代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立法及法制成就。14.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哪些?试述之。(如“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15.隋朝《开皇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6.唐初的立法思想
4、及唐代的法律形式。17.试述唐律中规定的官僚贵族刑法上的特权制度。(“八议”制度的主要内容)18.简述封建五刑的名称、等级及其加减的原则。19.唐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及通例。20.唐律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21.试述十恶的名称、分类及在定罪量刑上的特点。22.简述唐律中的类推制度。23、简述唐律的特点及历史地位。24.简述唐律的立法技术成就。25.《宋刑统》在体例上与《唐律疏议》相比,有何变化?26.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三司会审、九卿会审、朝审、大审、热审、秋审)27.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修
5、律成果及历史意义。28.清末预备立宪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活动。39.《大清新刑律》和传统法律相比,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新变化?30.清末修律时期“礼法之争”的双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观点。31.简要叙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32.北京政府的宪政。33.《六法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4.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政一:1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制度。它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影响深远。周公制礼西周建立不久,武王姬发病逝,成王姬诵年幼即位,
6、周公姬旦摄政,宗亲诸侯管叔蔡叔霍叔与殷王之子武庚叛乱。周公平叛之后,认为没有一套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刑罚镇压,不能实现天下大治,遂主持立法,对自发形成的社会习惯进行整理改造,吸收夏商礼中有用的部分,建礼作乐,建立起一整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此即“作周官,兴正礼乐,制度于是改”的“周公制礼”。吕侯制刑西周中期,穆王为弥补财政开支,命司寇吕侯“训夏赎刑”,制定《吕刑》。它规定了赎刑原则以及其他的刑事政策。五听“以五声听狱讼”,是西周将犯罪心理学的观点运用到审判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区别于
7、神判的先进的审判方式。即考察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把人的言辞、面部表情、气息、听觉、眼神等看作内心活动的外在反应,通过其异常变化的分析观察,达到揭露犯罪的目的。“明德慎罚”把德教礼治与刑罚结合起来。“明德”主张德治,提倡德教;“慎罚”指刑罚应宽缓谨慎适中,不要滥杀无辜。八议制度《魏律》首定“八议”制度:八种特权人物违法犯罪,司法机关不得按正常程序审判,必须”皆先奏请,议其所犯”。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n七去:《大戴礼记·本命》:“妇人七去: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
8、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唐律疏议》:“七出者: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n三不去:《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唐律疏议》:“三不去者,谓:一,经持舅姑之丧;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圜土之制西周“以圜土聚教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