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52428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7
《北京纪念碑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名胜古迹多》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授课教师:董玉华课题:北京名胜古迹多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2007年10月学生情况分析: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十一长假学生去过的主要景点集中在天安门、景山公园、中山公园、天坛、北海、八达岭长城、古观象台、龙潭湖。由于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对这些景点的描述非常浅显,简单。另外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名胜古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适当开发、运用一些教学资源,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完善对家乡北京名胜古迹的认识,引
2、发对家乡北京是历史悠久古城的自豪感。教学目标:1.知道风景优美和古代遗留著名地方是名胜古迹。知道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能够列举出1-2个北京的名胜古迹。初步知道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2.乐于参和学习活动,为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而感到自豪,为家乡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而感到自豪,产生表达对北京的热爱之情,产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渗透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家乡社会事物的能力、体验能力、获取家乡社会信息的能力、阅读和收集家乡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家乡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知道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教学难点:激发对北京是历史悠久古都的自豪感,
3、激发对家乡是历史悠久古都的自豪感,以及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音像资料:(1)《让我们荡起双桨》(2)《魅力北京》(3)《故宫》(4)《长城》2.图片:天安门、天坛、故宫、颐和园、北海、八达岭长城、八大处、月坛、地坛、日坛、香山等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3.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北京名胜古迹的明信片、门票、或自己去过的北京名胜古迹的相片。学习环境布置:北京市局部地图教学过程:一、说一说[本环节设计意图:回顾介绍自己十一所去过的北京景点,知道风景优美和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是名胜古迹]1.教师谈话:同学们,十一
4、我们开展了游家乡逛北京的活动,今天就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2.播放学生游北京的相片。3.教师提问:谁愿意做个小小导游员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4.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向大家介绍自己去过的景点。5.教师结合同学的介绍适时补充提升。根据课前调查,预设学生介绍的名胜古迹有:A.天安门B.景山公园C.古观象台D.北海公园E.八达岭长城F.天坛G.中山公园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在小导游员的带领下,游览了著名的的天安门、天坛,古老的古观象台,风景如画的北海,雄伟壮观,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人们把
5、这些风景优美和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叫做名胜古迹。(板书:名胜古迹)。7.过渡:同学们,还有谁愿意说一说呀?还有这么多同学呢!这样吧,请你和组内的小伙伴一起说说吧。可以把你带的图片和相片,给大家看一看。8.学生小组交流。二、数一数[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列举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知道北京名胜古迹多。]1.教师指北京地图明确天安门,北海,天坛,古观象台,八达岭长城的位置。2.教师提问: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这些北京名胜古迹以外,你们还去过或听说过哪些北京的名胜古迹呀?3.学生发言。4.教师补充一些名胜古迹。5.教师小结:的确,北京的名胜古迹还真
6、多!(板书:多)6.过渡:北京名胜古迹众多,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有些名胜古迹,你可不能不看。三、讲一讲[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介绍潭柘寺、故宫,学生初步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为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而感到自豪。]1.教师介绍潭柘寺、故宫2.教师小结: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游览的这些名胜古迹以外,在北京还有一些这样的地方,(出示图片)他们也许不像故宫那样金碧辉煌,不像长城那样气势辉煌,不像北海那样风景秀丽,但是他们同样记录了北京的历史。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四、夸一夸[本环节设计意图:扩展、提升。]1.教师提问:北京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家乡,通
7、过课前调查,我还知道有些同学的家乡不在北京,那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名胜古迹?2.学生发言。3.教师小结并提问:不管你们的家乡在哪,现在你们都生活居住在北京,我想北京就是你的第二故乡。今天我们看到了家乡北京这么多的名胜古迹,你最喜欢哪一个呀?谁愿意用一两句话夸夸它呢?4.学生夸一夸5.教师总结:(播放魅力北京)北京这座文化古都,留给了我们无数的名胜古迹。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些名胜古迹之中,北京的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我想,这些名胜古迹不仅是留给我们北京的,留给
8、中国的,也是留给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北京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著名古老课后反思:《品德和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家杜威也曾这样说过: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不断进行生活积累和构建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