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

ID:64793801

大小:87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8-29

上传者:U-145848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1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2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3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4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5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6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7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8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9页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小儿发热推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小儿发热推拿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朱丽莎 一、概念中医发热指体温高于正常,或体温不高,但自觉发热,或扪之发热。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涉及各大系统和多种病症。小儿体属稚阴稚阳,不耐火邪,一旦发热,多引发咳嗽、哮喘、惊风、抽搐和虚脱,甚至关乎生命。小儿发热临床多见因肺系疾病引发。 二、病因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有外感和内伤因素。外感发热起病急,病程短,属实证;外感风寒发热为正邪相争和肺卫郁闭所致;外感风热为正邪相争和风热本身特点所致。 二、病因内伤因素分阳盛和阴虚两类。阳盛以但热不寒,或高热烦躁,或日晡热为特征;起病急,进展快,为实证;阴虚以低热、潮热、盗汗为特征;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为虚证;此外饮食积滞,郁久而发热;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可发热。 三、诊断要点1.体温超过正常标准腋温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40℃为高热,高于41℃为超高热。2.小儿体温虽正常,但自觉局部或全身灼热。或医生触摸其体表感觉发热,或见五心烦热,面部潮红。3.辅助检查血常规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或血中培养出致病菌。 四、治疗(一)治法调整阴阳为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和“壮水之主以治阳光”为发热治疗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方清肺平肝(1-3分钟)水底捞月(先揉内劳宫约20圈,后以拇指指腹从患儿小指根,经小鱼际至小天心,再经大鱼际内侧进入掌心,环形运至内劳宫,一拂而却,操作10次左右)清天河水(2-3分钟)推天柱骨(先以手掌从上至下轻拍,继则下推至局部潮红)推箕门(先以手掌从下至上轻拍,继则从下至上推,令局部潮红)摩涌泉(约1分钟)涌泉:位于足掌,前1/3与中1/3交界处的凹陷中。 五、辨证论治1.外感发热外感风寒为恶寒重,发热亦重,头身疼痛,无汗,头昏,脉浮紧;外感风热见恶寒轻,或恶风,发热汗出,咽喉肿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数。治法:祛风散邪,透热达表。 外感发热基本方重点操作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加掐揉二扇门(2-3分钟,开宣腠理,发汗解表),掐揉小天心(3揉1掐,约1分钟,疏通经络,发汗解表),拿风池(1-2分钟,祛风发散,风寒风热均宜),拿肩井(1-3)分钟,升散之力强,发散在表邪气)其中外感风寒加揉外劳宫(1-2min,温经通络,发散风寒)风池:在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2.食积发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脘腹灼热而四肢冷,脘腹胀满,膨隆,叩之如鼓,不思饮食,口臭,烦躁不安,夜卧不宁,恶心呕吐,或泻下臭秽如败卵,舌苔腻,脉濡或滑,指纹紫滞。多有伤食史。治法:消食导滞,清热化积。 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清热、降逆食积发热基本方重点操作清天柱骨。加清胃经(3-5分钟),清大肠经(1-2分钟),退六腑(2-3分钟),以上三法为通腑泄热要穴,能消积导滞,釜底抽薪;捏挤板门(10次),掐揉四横纹(10遍),运内八卦(1-2分钟),以上三法为消积导滞之常法,能化积和胃,行气除烦;捏脊(3-20遍,化积升散,利于退热),腹部操作(揉全腹3-5分钟,顺逆时针各摩腹3-4分钟,能行气消胀,除烦)。 3.气虚发热发热绵绵,恶风自汗,神怯气短,反复感冒,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多见于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治法:益气清热,调和营卫。 气虚发热基本方加推上三关(3-5分钟,能补、能温、能升提气机,切中气虚发热病机),补脾经(1-3分钟,补土生金,益气升提),揉肺腧(2-3分钟,补肺气,强卫表,调营卫),拿肩井(1-3分钟,升提气机,发散郁闭之气而退热)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 4.阴虚发热长期低热不退,夜间为甚,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自汗,心烦,躁扰,夜啼,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本证常见于高热之后,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病之后。治法:养阴清热。 阴虚发热基本方重点推箕门,水底捞月,摩涌泉。加补肾经(1-3分钟),二人上马(1-3分钟),二穴有滋补肾阴,退虚热之功;点揉三阴交(揉3点1,约1分钟,能养阴存津)二人上马:手背,第4.5掌指关节后方,当两掌骨间凹陷中;滋阴补肾,利水通淋。三阴交:内踝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凹陷中。 六、对症治疗高热加冰敷囟门、箕门,或酒精擦浴箕门;长期低热不退加具有扶正与透邪作用的上三关(3-5分钟),捏脊并拿肩井(从龟尾捏脊至大椎时,就势拿起肩井并提之,3-8遍),拿血海(约1分钟,养血退热);口渴加生津止渴之揉二人上马(1-3分钟),点太溪(10次);面红目赤加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24次,推坎宫24次,揉太阳1-3分钟,掐揉耳背高骨50遍,能调和阴阳,兼发散外邪)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补肾、养阴血海:屈膝,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注意事项1.发热推拿多用凉水为介质。手法从重从快。推拿过程中小儿哭闹有利于发汗与退热,应合理应用,但不宜哭之太久;2.处方中虽有养阴存津之穴,但若体内本身缺水,则徒有其方其治。故宜于治疗时适当饮水或补液;3.推拿对小儿功能性发热、夏季热、饮食烧、外感发热等疗效显著,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也有一定的退热作用。但临床应积极找出原发疾病,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4.对于危及小儿生命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热,应及早诊断,切勿延误病情;5.发热期间,应加强护理,避风邪,注意营养及饮食有节。 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