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753168
大小:14.93 MB
页数:106页
时间:2024-08-29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菲尼亚斯·盖奇的故事F19世纪的一个病历,有一个叫菲尼亚斯·盖奇的人,他的大脑额叶受损,这使他不能感觉到任何情感,有启发意义的是,他也因此而不能再做出任何决定。F事件:1848年9月13日,一根3.7英尺长的铁杆刺穿了他的颅骨。 F当时美国正在大规模地发展铁路。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Gage)是一个铁路班组的工头,他的工作是把甘油炸药注入孔中,在铁轨铺设的沿途炸掉阻塞通道的所有障碍物。F为了施加甘油炸药,菲尼亚斯必须使用一根1.2米长,最粗处达3厘米多的铁夯。 F一天,当菲尼亚斯用他的铁夯把甘油炸药填塞到孔中时,一起悲剧性事故发生了。一颗火星意外地点燃了甘油炸药,使它提早爆炸了。F虽然这场爆炸非常严重,菲尼亚斯却活了下来,只是受了一点伤。爆炸时,他正保持着头歪向一边的姿势,这样,过早引爆的甘油炸药将铁夯上推,捅穿了他的左侧颅骨。铁棒穿透颅骨直到前脑,严重地损伤了他的前额叶皮层。 F身体伤害结果:仅左眼失明,左脸麻痹,但姿势、运动和言语无恙;F心灵的变化: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变得和以前判若两人–受伤前:虽未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但他具有平衡的心态,受到熟人的尊敬,大家认为他是个机灵、聪明的生意人,精力充沛,毅力不凡,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 –受伤后:他随时发作、放纵,还伴有无礼和污秽的语言;他不听从朋友和伙伴的劝阻,特别是当这些劝阻与他的需求冲突时,他表现得很不耐烦。–他随时异想天开地提出很多计划,瞬息间又依次否定,反复无常。–他的智能和表现像个孩子;可是却有着一个成年男子所具有的强烈本能。F哈洛医生于1868年首次向麻省医学会报告了这一病例。证明脑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盖奇事件反思:前额叶皮层的作用F这个事件后,更多触目惊心的脑损伤病例出现在报道里,它们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F前额叶皮层看来与呼吸、体温调节等基本生存功能或任何一种感觉加工或运动协调并无任何关系,但与我们头脑中最复杂的方面,即我们个性的本质和我们如何作为个体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等有关。 内容提要–本章重点•神经冲动的传导?•大脑结构和功能如何?•有关脑功能的几种理论。 自学•神经系统的进化(脑的进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是否所有的动物都有脑?–脑是如何进化来的呢?–人脑和动物的脑有何区别? 地球形成(46亿年前)高等脊椎动物大脑不低等脊椎动物断植物动物发展和完无脊椎动物善原生动物 第一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1、神经元的结构•胞体(soma):•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在这里进行着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树突(dendirte)•较短,接受刺激并将刺激传向胞体•轴突(axon)•较长,传导刺激•轴突末梢(axonterminal) –神经和神经元•神经元—一个个极其微小的细胞体,肉眼无法看清楚•神经—一大束轴突•许多神经是白色的,那是一些裹着髓脂的轴突。在大脑和脊髓中,神经细胞的外部有一层薄膜,叫神经膜或神经鞘,保护着神经元的纤维。 •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一个神经元一般由树突接受神经冲动,然后传到胞体,再传导到轴突。轴突通常是被脂肪性的髓鞘包住的,再把冲动传递给其他细胞。•3、神经元的类型–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从感受器细胞将信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从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携带到肌肉和腺体–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4、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约1000亿个以上。–作用:•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在神经元的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绝缘层就是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信息交换的。大脑加工的也是这种神经冲动。 二、神经冲动的电传递•1、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细胞轴突迅速向邻近的或下一个(些)神经元传递,表现为神经冲动的传导。 –2、静息电位:•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一般膜内电位低,带负电;膜外电位高,带正电。•人类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压差,在静息状态下,大约有70毫伏—90毫伏的负电位差。这种在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下测到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与神经元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细胞膜对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的通透性较差,结果K+外流,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出现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它使Na+比K+和Cl-更容易通过。Na+进入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当一个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到达-50毫伏后,就会出现一个神经冲动,或称动作电位,并通过轴突把这个信息传向下一级神经元。 轴突内部与外部的电压差神经元轴突的横剖面图•从一个神经元发出动作电位到恢复静息状态的时间大约是1/1000秒•在轴突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大约是每秒2.5米。轴突半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有髓脂的轴突比没有髓脂的轴突传导速度快。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和实现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它们有三种接触形式,即轴突与细胞体、轴突与轴突和轴突与树突。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突触具有特殊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突触前成分: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临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后膜含有分子受体。•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的原理•神经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内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膜,和突触后膜的化学物质联系在一起,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于是,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这就是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这种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递质与分子受体的结合具备两个条件:–不能有其它递质或者化学分子附着到分子受体上–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与分子受体的形状相匹配。 人的大脑内有30多种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组胺、多种氨基酸、神经调节素、神经肽。。。。药物为什么会影响人的行为?药物可以模仿、复制、或者阻断神经递质的活动。 •小结–我们把日常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作出最微观的分析,即在生物学层面剖析来看,最基本的一个微观活动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的联系,构成了极其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nervecircuit);–人脑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和传导刺激。–神经元内的神经冲动主要通过电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主要通过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连接和传导都是非常复杂,脑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神经元之间信息的相互传导。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应付麻烦)(维护身体内环境) 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结构与基本功能•功能:整合与协调全身的功能,加工全部传入的神经信息,向身体不同部分发出命令•主要结构–脊髓–脑干、丘脑、小脑–边缘系统–大脑 –脑神经(面部肌肉、粘膜、腺体等)•12对:嗅、视、动眼、滑车、三叉、外展、面、位听、舌咽、迷走(内脏血管和腺体)、舌下–脊神经(颈部以下身体的感觉和运动)•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中枢神经系统图示 1)脊髓——联结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传导的主干通路(1)作用1:主干通路-脊髓是将脑与周围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元主干线,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它将分布于全身的各种感受器、肌肉和腺体联系起来。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刺激,经过脊髓到达大脑,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脊髓到达效应器。(2)作用2:简单反射的中枢:–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效应器形成反射。–脊髓协调身体左右侧活动并负责不需脑参与的快速简单动作反射。如果脊髓与脑分割开的机体,受到疼痛的刺激时仍能收缩其肢体,如膝跳反射;脊髓神经受损就会导致腿或躯干的麻痹,如截瘫病人。受损位置高,麻痹程度越严重。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级部位,负责控制反射等比较低级的行为和活动。•两种功能:脑神经传入与传出的中转站;简单反射控制中心。 2)与基本生命过程有关的脑—脑干、丘脑、小脑•包括呼吸、脉搏、唤醒、运动、平衡和感觉信息的简单加工。•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在控制身体运动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与动机、情绪、记忆过程有关的脑——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海马:外显记忆的获得中有重要作用,结构最大–杏仁核:情绪记忆形成和情绪控制中有一定作用,损伤对于精神特别活跃的个体产生镇静作用。–下丘脑:很小的结构,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调节动机行为,包括摄食、饮水、体温调节和性唤醒。 边缘系统图 4)全部心理活动发源地的脑——大脑调节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 2.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nervoussystemPNS)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躯体神经系统–传递感觉器官和骨骼肌的信息,控制的行为是随意的•自主神经系统–又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和腺体活动,它们控制身体内的不随意运动。–自主神经系统处理两类生存问题:一类机体收到威胁,另一类是维持常规的身体状态。为了执行这些功能,自主神经进一步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二、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1.关于大脑的概况•平均重量在1400克左右,外表看上去,只不过是一个表面布满褶皱、主要由两个半球组成的奶油色物体。•大脑皮层大约有2毫米厚,布满了向下凹的沟和向上凸的回,如果全面展开,其面积大约为2600平方厘米,相当于一张普通的报纸,•大脑皮层有14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在这些神经细胞周围还有1000亿个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为他们提供养分和能量。 2、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皱褶,并覆盖着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灰质,它的凹陷缝隙称为沟或裂,凸起的部分称为回。主要的沟裂有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中央沟前方)、顶叶(中央沟和顶枕裂之间)、枕叶(顶枕裂后方)和颞叶(外侧裂下方)。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脑皮层功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不同的区域出现功能的专门化。 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与特定功能相连u左半球额叶后下部-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区)--形成句子u左半球颞叶后下部-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区)--理解句子u枕叶:视觉皮层(图象的接收和解释,左右交叉)u颞叶:听觉皮层(左右交叉)u额叶:嗅觉皮层 大脑皮层分区中央沟顶叶额叶外侧裂颞叶枕叶 3.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按大脑的功能分区1)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布鲁德曼(Brodmann,1909),47区。包括:§视觉区:枕叶内,17区。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例如,光的觉察。§听觉区:颞叶内,41、42区。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皮肤、内脏等器官的感觉刺激,产生温度、疼痛等不同的感觉。–特点: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置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2)初级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特点:运动区与躯干、四肢运动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运动区与头部运动的关系是正置的。-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3)语言区:大脑左半球布洛卡区:控制舌头和额的运动,受损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威尔尼克区: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受损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病人说话语音语法都正常,但话语没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 在四种状态下脑的区域活动图示 n词汇阅读与脑的两个阅读系统有关:前阅读系统和后阅读系统。n前阅读系统位于左侧额下回,这些脑区负责语音编码。也对词的形-音映射关系敏感(Rumsey等,1997;Fiez等,1999)。n后阅读系统分为腹侧和背侧两条背侧通路包括更广泛的脑区,如角回、缘上回、颞通路。上回和颞中回等。其中颞上回与语音分析有关,颞n腹侧通路包括左侧颞枕区后部,中回和颞上回与语义分析有关(Bookheimer等,它负责分析视觉词汇和与词汇类1995;Pugh等,1996)。似的刺激,因而也称为词汇确认系统。 语言行为的神经科学分解•步骤:–首先,视觉刺激(书面词汇:玫瑰花)由你的视网膜内的神经细胞检测出来,将神经冲动送到颞叶后部的一个区,称之为角回;–在角回那里对词的视觉编码与听觉编码加以比较,–一旦找到适当的听觉编码就会转送到称为维尔尼克区的听皮层,在那里解码并解释为:噢!玫瑰花!;–随后神经冲动被送到布罗卡区;–然后信息传送到运动皮层,刺激嘴唇、舌和喉咙发出“玫瑰花”这个词。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联合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5左右。它们负责解释、整合来自其它部分的信息,因此和各种高级的心理功能有关。 n感觉联合区:•邻近感觉区的脑区。受损后,产生失认症。不能认识区分物体形状。n运动联合区:•运动区的前方,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受损后,精细活动受损。•前额联合区(前额叶):•位于运动区和运动联合区的前方。•前额叶的功能:–前额叶与计划、调节控制有关。–前额叶与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等有关。–前额叶与人格有一定的联系 小结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听、体验饥寒冷暖;能够运动;能够注意、记忆、思维都是因为有一个健康的脑。各部分各司其职联合完成活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Ø大脑左半球脑与大脑右半脑球的结构比较Ø大脑分左右半球,每一半球都有感觉区、运动区、视觉、听觉、联合区。Ø两半球协调活动,一半球的信息通过胼胝体传到另一半球。v但两半球是否具有不同功能? 临床上的证据n1861年,Broca的发现。中风后的病人。右侧偏瘫,语言障碍。§右脑损伤:39岁教师,中风。康复后情感表达受到损伤。§右脑损伤:对位于身体左侧的事物不关系。 临床发现:失视——右半球损伤–脑损伤会削弱损伤半球的一些特殊能力–脑损伤也会影响病人对他人情绪的理解 来自割裂脑的证据癫痫病发作、切断胼胝体。Seprry在60年代对裂脑人进行了系列研究。把不同的物体,呈现在左、右视野,投射到不同半球。阅读案例p64 来自正常人的证据Wada测验:给单侧颈动脉注射某种药物,选择性地短暂麻醉脑的左、右球。-左半球-产生失语症(2分钟〕;不能计数-右半球-几秒的失语症,能计数。 脑两半球功能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推理等。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左右两半球信息加工风格不同,右脑寻找大的模式,左脑关注小的细节。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即分工又联合活动,完成复杂的活动。 问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受后天的因素影响吗? 脑的可塑性在后天经验的影响下,脑的结构、形态、功能等方面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结构或形态的变化:老鼠被饲养在不同环境中:1关在铁丝网笼子里;2关在不透明的笼子里;3刺激丰富的笼子里。结果:丰富环境中的老鼠,大脑皮层更重,灰质厚,皮层在脑中比重大。§启示:优越的生活环境对脑的发育有一定好的作用。 功能的变化一女婴,因病变,切除了脑右半球。30岁时表现:复杂图形的知觉、空间关系理解、图形识别、音乐绘画等均正常。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贯穿一生,但年龄小,可塑性越大。 思考脑的可塑性的研究对教育有何启示? 小资料脑与心理活动出生前:产前阶段每分钟有25万个新细胞形成。儿童期:童年期的生活经历能够塑造我们的精神状况,忽视或者严厉教育有可能永久性改变大脑。青春期:大脑结构的巨大变化可能会解释青少年时期的混乱状态(冲动控制欠缺与危险行为)成人期:22岁左右脑力会达到最高峰,5年后会一路下滑。 脑与记忆登录(注意)巩固再现外显记忆(内侧颞叶)内隐记忆(杏仁核、小脑)遗忘症(颞叶中央系统、间脑)生理性遗忘 脑与情绪(一)脑与人的七情六欲u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部分都涉及到情绪u这些神经结构既调节情绪的面部表现,又使内脏作相应改变u强烈的情绪活动对身体会起制约作用,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甚至引起大脑的死亡(二)快乐中枢与痛苦中枢u1954年,美国加州工学院年轻的生物学家欧兹及米勒在老鼠丘脑下部的不同区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脑与行为(一)脑与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的基础是两性在脑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区别:u第一,男性和女性在成熟时间上存在差异u第二,男女两性在脑结构上存在差异u第三,男性和女性在智力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u第四,大脑左半球受损后,语言机能损失或出现障碍的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二)脑与智商u脑的先天结构为天才超人的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离开这一前提,天才的智慧就成了无本之木。u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和形成了天才独特的脑结构,是其智慧形成的直接物质基础。(三)脑与心身健康u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脑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心身活动能否正常运转u大脑受到损伤后,人的心理活动就要遭到严重破坏u脑畸形造成的相关性疾病种类繁多,如婴儿孤独症u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引起的负面作用明显u老年性痴呆患者 脑与人格(一)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与抑制):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建立在神经活动过程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强、不平衡多血质:强、平衡、灵活黏液质: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弱、不平衡人的气质多为综合类型的,且无好坏之分 (二)脑与千奇百怪的人格u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面临不同类型的情感刺激时,额叶的脑电活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u右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害羞、忧郁等抑制性特点,左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高兴、好奇等非抑制的特点u罪犯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的某些部位的葡萄糖代谢率比正常人低,说明在某些脑区其活动水平低于常人 盖奇事件后的研究成果F大脑内与人格最为密切相关的部位是额叶F额叶受损后,病人一般无法对将来作出计划和安排,很难完成有组织、有目的的复杂任务,难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常表现出固执己见和行为不合时宜,有时甚至饮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F额叶损伤的病人通常表现为两类极端的人格 第三节脑功能学说主要问题:脑是整体发挥作用?还是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还是即分工又合作? 大脑的功能u大脑是神经活动的最高级部位,是神经活动的“最高司令部”u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存在着机能的分工,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半球支配u一般认为,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的逻辑推理等由左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的艺术等活动由右半球负责u大脑具有重新调整的代偿的功能 脑功能的六大学说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说四、模块说五、颅相说六、泛脑网络论 •一、定位说–脑功能的定位说(localizationtheory)始于加尔的颅相说(phrenologicaltheory)–大脑皮层机能分区的思想,开始于19世纪欧洲的一批颅相学(phrenology)家•颅相学:将颅骨的外部特征与行为的某些方面联系起来•根据头部的隆起部位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和智力•相信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脑功能的定位说•真正的定位说始于19世纪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波伊劳德(Bouillaud,1825)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1860)提出了脑机能定位的思想,即定位说(localizationism)。•威尔尼克的发现。•脑功能的定位说的基本观点: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 •二、整体说–研究方法:脑损伤法–弗罗伦斯(Flourens,1794-1867):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智力功能的丧失就越严重。–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与大脑皮层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 •“细胞集合”理论–整合论得到40年代末出现的“细胞集合”(cellassembly)理论的支持(Hebb,1949)。–“细胞集合”理论的观点•神经细胞间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通路系统,任何一个神经细胞都不能离开细胞群而单独地进行活动。•一个神经细胞可以是某条通路上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另一条通路的组成部分。•记忆“痕迹”并不依靠某一固定的神经通路,它涉及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神经元的相互联系。 •三、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动力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基本功能•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觉性•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信息处理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基本作用•接收来自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对它们进行加工(分析和综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前额皮层受到损伤的病人,将丧失计划与组织行动的能力,不能将行为的结果与原有计划、目的进行对照,也不能矫正自己的行为。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第一机能单元和第三机能单元关系非常密切。•计划过程需要一个充分的唤醒状态,以使注意能够集中,进而促使计划的产生。•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在现实生活中的任务往往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编码,个体如何加工这种信息也是计划的功能,所以同时性加工要受到计划功能的影响。–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四、模块说–模块说(module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Fodor,1983)。–基本观点•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小结u定位说:把脑的机能与脑的某一部位严格对应起来。u整体说:大脑是统一的机能整体,脑的各种机能是由大脑整体负责。u机能系统说:任何一种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u模块说:强调不同的模块执行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实现。u颅相说:颅骨外形特征与性格相关u泛脑网络论:机能定位既可以是相对隔离的结构,又可以是动态联系的体现u阅读:有损大脑的生活习惯 小资料如何科学地认识左撇子现象?–利手是指一个人使用右手和左手的偏向–优势手现象反映的只是大脑中高级运动控制中枢所在一侧的表达方式。 利手优势程度测评•一般你用哪只手写字?右手左手两只手一样•你用哪只手投球或投掷东西?右手左手两只手一样•你用哪只手刷牙?右手左手两只手一样•切割东西时,你用哪只手握刀?右手左手两只手一样•砸钉子时你用哪只手握锤子?右手左手两只手一样•当你穿针时你用哪只手拿线?右手左手两只手一样计分:右手*3+两只手一样*2+左手 •17-18高度右利手•15-16中度右利手(两手能力平衡型)•13-14轻度右利手(两手能力平衡型)•12两手同利•10-11轻度左利手(两手能力平衡型)•8-9中度左利手(两手能力平衡型)•6-7高度左利手 不同体育项目中优秀运动员的利手倾向项目利手拳击左利手击剑左利手篮球两手同利或两手能力相对较平衡冰球两手同利或两手能力相对较平衡曲棍球两手同利或两手能力相对较平衡网球高度左利手或高度右利手壁球高度左利手或高度右利手羽毛球高度左利手或高度右利手 •如果一个人是高度左利手,是否意味着大脑右半球是优势半球呢?——大部分人是使用左半球加工语言的。•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优势半球在哪里?–写字时握笔的方式–说话时手的姿势 •一侧利手是怎样造成的?–人类右手优势可能反映了大脑左半球的专门化和语言功能的发展;–利手是在出生之前形成的;–遗传会影响利手的优势程度;–左利手的优势(艺术、数学、一侧化程度、功能恢复) 大脑与左利手和右利手有什么关系•可以根据优势手的差别和程度把人分为7种类型:高度右利手、高度左利手、两手同利和若干能力较平衡的中间类型。在总人口中,右利手者约占90%,左利手者约占10%。•大多数人是右利手,因而运动中枢在左半球。右利手中97%、左利手中68%的人使用左脑进行语言加工。•一般而言,左利手者的大脑功能一侧化的程度低于右利手者。 生理心理学家关于脑功能的研究•传统的研究方法•脑成像技术–解剖法–CT扫描–脑组织切除法–磁共振成像–深层损毁法–PET扫描–电极刺激法–微电极记录法–脑电图 第四节内分泌系统——激素与行为–人体内有两种腺体,分为有导管腺体的外分泌腺和无导管腺体的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指分泌物通过导管流入其导管或排出体外,如唾液腺、汗腺、胃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是直接渗入到血液或淋巴中,进而传布到整个有机体而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即为激素。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垂体腺–垂体前叶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生长持续的时间–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影响分娩和乳汁的分泌•肾上腺–肾上腺髓质•肾上腺激素:激活有机体•去甲肾上腺激素:恢复安静–肾上腺皮质:影响生理平衡与情绪•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促进代谢,增进机体发育–亢奋:饭量增加,过分紧张、敏感,情绪易激动–不足: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儿童呆小症•性腺–睾丸:分泌睾丸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小结:内分泌系统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腺将激素释放到血液中,使身体中产生化学信息的交流。–内分泌腺的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的心境、行为和人格;–多数内分泌腺都受到脑垂体的影响。脑垂体受下丘脑的控制。–大脑同时以快速的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缓慢的内分泌活动两种方式控制整个躯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