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54407
大小:23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1-14
《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矿山测量作者:李根锋指导教师:贺黎明东北大学2009年6月-21-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用数字化测图已成大势所趋。本文简述了地籍测量,介绍了全站仪与结合cass软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着重探讨了使用软件绘制数字地籍图的方法。得出了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绘应用中的一些结论,以及全站仪在地籍测量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本文会通过举例来说明全站仪与传统的仪器之间的差别、优劣点,来体现全站仪的功能。其次在对于cass软件的使用、功
2、能做以简单的介绍以及cass的数字化成图。关键字:全站仪地籍测量应用-21-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目录目录摘要-1-第一章绪论-4-第二章地籍测量基础-5-2.1地籍测量的目的、内容、成果-5-2.3地籍调查-6-2.4地籍测量-6-第三章全站仪介绍-7-3.1全站仪-7-3.2原理-8-3.3特点-8-3.4应用-9-3.4.1水平角测量-9-3.4.2距离测量-9-3.4.3坐标测量-10-第四章工程实例-11-4.1测区简介-11-4.1.1简介-11-4.1.2任务-11-4.1.3目的-11-4.1.4作业安排和过程-11-4.2控制
3、测量-12--21-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目录4.3碎部测量-12-4.4数据处理(配合cass7.0)-14-4.4.1数据通讯-14-4.4.2与gts-330全站仪的通讯-14-4.4.3绘平面图-16-参考文献-20-结论-21--21-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
4、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
5、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主要的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
6、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21-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章地籍测量基础第二章地籍测量基础2.1地籍测量的目的、内容、成果1.1.1地籍测绘的目的是获取和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有关信息,为不
7、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系统和基础资料1.1.2地籍测绘的内容包括地籍建立或地籍的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1.1.3地籍测绘的成果包括:地籍数据集,地籍薄册和地籍图。2.2地籍测量的基本精度1.2.1地籍控制点的精度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1.2.2界址点的精度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而定。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表
8、1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m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1)式计算结果。△D=±(Mj+0.02Mj*D)(1)式中:Mj—相应等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