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

ID:6449898

大小:1.1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1-14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_第1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_第2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_第3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_第4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节节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本节知识点】1、名词。①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②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③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④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⑤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表面越凸,f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凹透镜f越短,发散作用越强2、凸透镜又名会聚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中间厚边缘薄)(非总聚于一点)3、凹透镜又名发散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中间薄边缘厚)【基础达标训练】1、(2012江苏泰州)如图1

2、-1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图1-1图1-22、(2012四川广安)请完成如图1-2所示的光路图。3、(2012福州)请在图1-3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图1-3图1-44、(2012广西桂林)请在图1-4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能力提高训练】5、(2010乌鲁木齐)如图1-5所示,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图1-56、(2011吉林)图1-6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

3、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图1-6【参考答案】19基础达标训练:略能力提高训练:5、A6

4、、凸透镜、会聚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节知识点】(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分大小,实倒虚正,

5、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①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可看到与透镜等大的光斑,相当于焦点处的光源经透镜后变成平行光)②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③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④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⑤成虚像时:总之:无论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渐近焦点则像渐大。【基础达标训练】1、(2010山东潍坊)如图2-1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

6、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19图2-1A.u2fD.f

7、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图2-3A.实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C.虚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5.(2011浙江杭州)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6、(2010南京)如图2-4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

8、得到一个倒立、1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2)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图2-47、(2010福州)小泉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19的实验时,他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发现在光屏上出现如图2-5所示的现象,其原因是,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填“实”或“虚”)像。图2-58、(2010长沙)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2-6所示,(1)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

9、中的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图2-69、(20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2-7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2-7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