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38863
大小:5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4
《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中考真题贵州省安顺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迁徙(xǐ)蹑手蹑脚(niè)胚胎(pí)恼羞成怒(nǎo)B.伫立(zhù)深恶痛绝(wù)挑衅(xìn)秩序井然(zhì)C.蹒跚(mán)怏怏不乐(yàng)哺育(fǔ)随声附和(hè)D.座落(zuò)断壁残垣(huán)鞭挞(tà)不屑置辩(xuè)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小学同学聚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莲
2、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矫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C.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把“不冉”删掉)B.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中山市的空气更加清新。(把“使”删掉)C.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把“为了”删掉)D.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
3、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也”改为“就”)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城市由人类最初的聚居地演化而来,它不断地演讲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A.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B.地球、城市和人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地球发展的历程C.城市、地球和人三个有机系
4、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D.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地球发展的历程5、诗词默写。(共4分,每空1分)①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②,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③窈窕淑女,。(《诗经·关雎》)④,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来源:学§科§网]6、根据提示默写。(共4分,每空1分)①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②人要进步,“俯而学”和“仰而思”不可偏废。《论语》中,孔子用“,”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7、文学常识及名著知识填空。(4分
5、,每空1分)2014年中考真题《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国籍)作家;《水浒传》中,有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为了“打开危险路”,“杀尽不平人”,他可以全然不顾什么朝廷法度,佛门清规,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就是;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位这样的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8、阅读材判,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什么是天然自净作用。(3分)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体
6、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了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无害的物质。这就是所谓的天然自净作用。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9、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一)阅读宋词,完成10-12题。(7分)破阵子为
7、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0、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分)11、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分)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3-17题。(18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8、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