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37163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语感的重要性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而日渐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写入了课程总目标,而且在课程标准中多处被提及。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它包括语音感受、
2、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读中感悟,训练语感;品词析句,增强感悟;积累语言,深化感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②语言学家吕
3、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当今语文教育的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③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
4、融解其中。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总之,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程目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一、读中感悟,训练语感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阅读
5、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1)加强朗读训练,感悟语句的连贯性切实加强朗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确。要求学生不但能读准生字词,合理进行词语组合,读出句读,形成语流,把文字符号“复制”转换为现实言语。要尽量克服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的“唱读”现象,逐步做到“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如《桂林山水》一文,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
6、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引导学生反复感情朗读,感悟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2)加强朗读训练,感悟课文内容梗概以读为本,要注意语义疏通,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要求学生读书时能合理调动多感官参与,目视、口诵、耳闻、心惟、一边读、一边快速检索贮存在记忆中的“心理词典”,联系上下文,对课文进行语义的疏通与整合,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课文的主要话题,发现中心句、中心段,从而从整体上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夜莺的歌声》一文,篇幅较长,如果让学生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用概况小标题的方法来概况主要
7、内容,那就容易多了。(3)加强示范,把握语感的技法语感是讲究技法的,学生是在一篇篇文章的研读中获得感知语言的技法。而“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富有技法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语感技能的示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在配乐声中,教师感情范读,把学生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漓江上,仿佛随着作者一起乘着木船荡漾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