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ID:6436598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4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_第1页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_第2页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_第3页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大学实验报告姓名***系年级*********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日期***********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反射时(reflextime)的方法,了解反射弧(reflexarc)的组成。【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efferentnerve)、神经中枢(nervecenter)、传出神经(afferentnerve)、效应器(effector)。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映的时间为反射时

2、。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会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实验材料】1.试剂:0.2﹪、0.5﹪及1﹪硫酸溶液、自来水、2﹪普鲁卡因。2.器具: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铁架台,试管夹,手术剪,手术镊,玻璃分针,烧杯,注射器,棉花,滤纸,烧杯,点滴板,吸水纸。3.材料:蟾蜍。【实验步骤】1.蟾蜍的单毁髓将毁髓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横向搅动,切断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2.反射时

3、的测定用夹子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将蟾蜍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2﹪硫酸溶液中2-3mm,从插入硫酸溶液中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反射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吸水纸吸干趾端的水,3-5min后,在进行下一次刺激。重复测定反射时3次,求出平均值作为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换用0.5﹪及1﹪硫酸溶液,分别测定左后肢最长趾在0.5﹪及1﹪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测定右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与左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之间作比较。3.反射弧的分析用手术剪在左后肢脚与小腿的连接处环切皮肤

4、,剥净脚上的皮肤。用1﹪4山东大学实验报告硫酸溶液刺激去皮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再用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将两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感受器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下方放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与坐骨神经之间穿入一条直径约1mm的棉线。用注射器向坐骨神经附近的棉线上滴加半滴到一滴麻醉剂——2﹪普鲁卡因。从开始滴加药物的时刻开始计时,并用1﹪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最长趾,记下屈反射刚刚消失所经历的时间,记为t1。此时,传入神经已被麻醉。屈反射消失后,立即取一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

5、部的皮肤上,反复刺激(时间间隔无严格规定,可几十秒刺激一次),直至无擦或抓发射,记录所经历的时间,记为t2。此时,传出神经已被麻醉。在蟾蜍左侧背部或腹部的皮肤上贴一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观察是否有擦或抓反射。彻底破坏脊髓,观察是否有擦或抓反射出现。对比两实验结果,可知神经中枢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实验结果及分析】1.反射时的测定0.2﹪H2SO4溶液0.5﹪H2SO4溶液1﹪H2SO4溶液测量值/s平均值/s测量值/s平均值/s测量值/s平均值/s左后肢11.612.573.74.502.02.6012.74.22.713.45.63.1右

6、后肢3.74.534.65.3结果分析:(1)由所测得实验数据可知,分别用0.2﹪、0.5﹪以及1﹪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左后肢最长趾,蟾蜍的反应时分别为12.57s、4.50s、2.60s。可见,刺激强度(硫酸溶液浓度)与反射时之间呈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2)在1﹪硫酸溶液刺激下,蟾蜍的反射时为2.60s;用0.5﹪硫酸溶液刺激,反射时为4.50s。虽然前者比后者的时间短,但相差不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多次刺激后,硫酸溶液的腐蚀作用,导致皮肤受损,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3)用0.5﹪硫酸溶液分别刺

7、激左、右后肢最长趾,所测得的反射时略有不同。分析两侧反射时不同的原因可能为:①蟾蜍左右侧反应灵敏度不同;②实验次数少,存在随机误差;③计时的时候存在误差。(4)4山东大学实验报告可以发现:在同等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下,所测得的三个反射时不同,且依次增大。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为:①每次刺激后,为彻底下去皮肤表面的硫酸溶液,导致皮肤受损,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②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刺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故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5)与其他小组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小组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原因有:①蟾蜍之间的个体差异;②不同小组所控制的

8、刺激面积大小不同;③测量数据时存在误差。2.反射弧的分析操作刺激现象解释剥净左后肢脚上的皮肤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肢去皮最长趾无屈反射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