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

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

ID:6431884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3

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_第1页
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_第2页
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_第3页
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_第4页
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儒林外史》中儒生的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年论文学年论文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代码:5200809题目:浅析《儒林外史》儒生的形象学院:人文学院专业年级:2012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郑雪梅学号:312012060101122指导教师:钟文华完成时间:2015年6月10日-6-学年论文目录摘要………………………………………………………………………………………………2引言………………………………………………………………………………………………2一、《儒林外史》中儒生的类别及其形象…………………………………………………2二、儒生不同命运遭际…………………………………………………………………………3

2、(一)半生只因为科举癫狂…………………………………………………………………3(二)荣辱如梦的人生观………………………………………………………………………3(三)死读书心理的扭曲………………………………………………………………………4三、儒生命运形成的原因………………………………………………………………………4(一)与作者自身遭遇有关……………………………………………………………………4(二)对科举取士的一种控诉………………………………………………………………5(三)与作品中人物个人价值追求有关………………………………………………………5结束语………………………

3、……………………………………………………………………5注释……………………………………………………………………………………………6参考文献…………………………………………………………………………………………6摘要《儒林外史》从它的名字中就可以知道它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儒生的人生经历,作者就是从这些儒生的人生经历中来讽刺科举制度,又从这一讽刺中揭露出被科举弄得神魂颠倒的儒生形象及其死读书弄得一身迂腐气、虚伪以及自身缺陷造成的悲剧的命运。有果必有因,他们这悲剧的命运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以及自身附庸风雅、追求功名利禄的个人行为。关键词:儒生科举命运原因-6-学年论文引言“人

4、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落花知何处。”注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这是《儒林外史》开篇的一首词,虽是老生常谈,下半阙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在之物。但是又有谁能看破呢?科举制度为人们追求功名富贵提供了途径,让人们以为读书就是成就他们荣华富贵的敲门砖,从而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追求“学而优则仕”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却没有真正领悟其内涵,认为仕途是读书人必须追求的,因此才有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

5、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外史》有这些形象及悲剧命运的儒生比比皆是,接下来我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些儒生到底是怎样的形象,以及他们的悲剧的体现及原因。一、《儒林外史》中的儒生类别及其形象第一大类,真儒。这类人物是作者吴敬梓所尽心描绘的,与下面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庄绍光、虞博士。但是这些人物既有自身特点也有其局限性。先来说他们的特点:一、鄙视功名富贵,不热衷于科举考试,不愿出来做官;二、精神上儒道互补,内心淡泊名利和追求自由。《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和三十五回集中写“圣天子求贤问道”举行征辟大典,庄尚志被荐朝见,结

6、果辞掉了爵位归还家乡。当庄绍光应征被召到朝廷时,朝中权臣拉帮结派,他断然拒绝了朝臣笼络,决不与小人为伍,他无法容忍这些朝臣的行为,还由此领悟出“我道不行了!”贤人出山是为了行儒道,此时对于坚持操守的真儒已别无选择了,只能“恳求恩赐还山”。把官场视若苦海,他连夜搬到玄武湖,躲到钦此的世外桃源去,一边饮酒,一边读杜少卿写的《诗说》。他与杜少卿互为知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8月版。,后世一些读书人,正是从儒家的“独善”之路,找到了通往道家的思想之门,在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受挫后,往往转向道家,以道家人生哲学作为补充,寻求

7、解脱。儒和道就这样由对立走向了互补,相反相成。与庄绍光儒道并举的处世态度相比,一生淡泊安详的虞博士,其人生态度更多地接近道家。他不慕功名,与人为善,顺其自然,做事光明正大。四十岁中举前,他也是过着乡村塾师的清苦日子,妻子有病,他的“馆钱不能买药医,每日只吃三顿白粥”。他安贫乐道,心态无不足而安详和乐,颇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孔颜乐处的意味。虽然这一类人是作者倾心刻画的人物,但是却是作者自身的一个缩影,他们身上有和作者一样的怀才不遇,没有遇到明君圣主,没有遇到一个好的时代提供机会可以一展心中的抱

8、负,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用才之地,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