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

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

ID:6425869

大小:7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_第1页
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_第2页
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_第3页
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_第4页
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30 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周泉根(海南师大中文系,海口571158)【文献标识】:周泉根《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A].《中国文化研究》[J].2006春之卷.【作者简介】:周泉根,男,汉,1977.1,江西临川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投稿日期;E-mail:quangenxingzhou@163.com;pusu95@sohu.com【文献摘要】:春秋后期,诗从坏乐之中蝉蜕而出,诗教变乐语之教为纯粹诗教,汇入既有之德义礼治的教育传统,从附庸走向独立。《诗》属性的这一历史性嬗替乃是籍孔门重置《诗》教目的而完成的。官学下移民间,孔子设计

2、教育造士,立四教,分四科,观念重理想、实践重事功,以《诗》为其文教教材,并赋予其不同于乐教时代的全新目的。较之于古乐官,孔子论乐不必及诗;较之于古师儒辈,孔子论诗不必及德义。一方面持续古乐官和古师儒辈的造士理想的高调;另一方面因应时代,把《诗》教落实到向社会供应达政专对、可以言、言而文的事君、事父的人材,实现了《诗》属性的独立与重置。这既体现了夫子教《诗》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又成就了《诗》新的历史功能和身份属性。【文献关键词】:礼乐文明以《诗》为教乐教孔子诗,在西周、春秋中前期一直未能从礼乐文明体制中蝉蜕出来,始终只是礼乐政教程式中的一个单元:从属于乐,并与乐一道赞襄礼治政教。在西周,“诗”并不

3、是指后世所谓艺术之一体。就这个论断,郭绍虞指出:“文字未兴以前,风谣即为初民的文学……风谣是原始文学,而诗则是风谣之演进。”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p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李泽厚也认为当时“所谓的‘诗’,是在宗教性、政治性的祭祀和庆功的仪式中祷告上天、颂扬祖先、记叙重大历史事件和功绩的唱词。……唱词(即指作为乐语的诗——笔者注),虽已含有文艺的因素(如注意节奏、押韵和词句的力量),但并非后世所谓的文艺作品,而是一种宗教性、政治性的历史文献。”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p105,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笔者也已著文《西周礼乐文明之诗乐关系辨略》,从多

4、方详证之,兹不赘论。且说诗既依附于礼乐,亦自然束缚于礼乐。当依附不在,诗便不得不亡,即孟子所谓“王者迹息而诗亡”。然诚如沈约、王通所云:“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诗者,民之性情也。性情能亡乎?”(王通《文中子》)不过,王通说的“诗“是所谓民之性情的歌咏,乃是后世艺术之一体,与孟子所特指的礼乐文明中的“诗”不一样。孟子所谓“诗亡”的含义其实是诗作为礼乐文明中重要要素的历史地位的衰亡,象征含义则是礼乐礼乐文明的黯然退场,即王者迹息的表征,具体含义则是指礼乐文明中诸如采诗、献诗、歌诗、赋《诗》等礼乐俗制的用诗活动的消失。清朱骏声认为“《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5、迹’即‘’之误。”(《说文通训定声》)许慎:“,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说文解字·亓部》)若此说成立,即可见孟子是用王者的行人之官渐废来借代王者诗乐制度渐废。另: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可为补充此说:“虽曰《春秋》作于《诗》亡之后,然入春秋之世,鲁人《閟宫》,卫人《木瓜》,事关齐桓,而晋文有乘车之赋,秦穆有《黄鸟》之什。性情未尝一日亡,而诗又何尝一日亡也?所谓《诗》亡者,盖以王迹熄耳。王迹既熄,则輶轩之使不出,而风亡,朝聘之礼不行,而雅亡。”消失的结果是《诗三百》的结集,这是诗的经典化。就是《庄子·天运》所说的六经乃“先王之陈迹”。诗的经典化,乃是诗地位从先王“所以迹”的王道工具变成

6、先王“陈迹”(即故实、教条)的过程。所以,诗亡实质是礼亡、乐亡,自身反而得以经典化。从这个角度看,当束缚者本身崩坏了,被束缚者却可能因此得以解放。然而引发的问题是,礼乐崩坏后,《诗》有没有解放?怎么解放?又解放成什么呢?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探索官学下移民间与孔门“以《诗》为教”的活动在《诗》从束缚到解放再到面目独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两者间内在逻辑关系和实际的互动发展过程。一、《诗》教在礼乐崩坏、王官失守后从附庸走向独立春秋后期,礼乐文明开始瓦解,诗的功能、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班固这样描绘春秋后的社会:“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汉书·艺文志》)顾炎武比

7、较春秋与战国时指出:“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日知录》卷十三)聘问歌咏、祭祀聘享、宴会赋《诗》正是最富礼乐文明的社会活动,可以说是礼乐文明最显著的特征。它们的退场就是实质性的礼崩乐坏。所谓礼崩,就是周代规定的等差有伦的秩序和价值观念的毁坏,颠倒衣裳、冠履错置。在春秋前中期,周郑交质、礼乐征伐出自诸侯、楚子问鼎等事件就已摇撼了周礼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