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24104
大小:9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二轮复习先秦时期的历史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2
2、009·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4.(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2010
3、年全国新课标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6、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
4、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8、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5、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9.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10.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
6、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61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2、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习俗,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影响B.封建制度的存在C.小农经济的制约
7、D.佛教文化的浸润13、《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线),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④手工业者在越会受到歧视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4.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该观点的
8、根本根本出发点是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格物致知”15.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