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

ID:640975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_第1页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_第2页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_第3页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_第4页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200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总体部署和《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要求,根据《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结合我省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思路2008年全省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努力推动我省农资打假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点抓市场检查向抓源头治理和市场检查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案件查处向抓全程监控和案件查处并重转变;由重点

2、抓打假治劣向抓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建设和打假治劣并重转变。结合6项农药管理新规范的施行,积极开展农药管理年活动。着力提高放心农资产品覆盖率,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引导企业开展诚信经营,建立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农业部门的服务能力以及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推动农资市场秩序实现持续好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6—二、工作重点2008年我省农资打假工作的重点,是针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违法违规行为,根据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特点,坚持“四个加强”,即加强农资市场产品质量抽检,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整顿,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大案要案查处

3、。积极推进农资打假与质量监管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进行重点监管。(一)重点查处的产品。假冒伪劣种子、肥料(主要是复混肥、配方肥)、农药。特别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禁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二)重点查处的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生产企业或繁育基地,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的农资挂靠、承包、代理、分销单位或个人。(三)重点查处的区域。良种繁育和用种的主要地区,农资产品主要销售区、生产地及周边地区。(四)重点查处的市场。农资产品产销相对集中地区的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农资产品集散地。(

4、五)重点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6—一是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缺乏有效管理的挂靠经营和不具备资格经营的;二是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残缺不全、不规范以及国家禁用农资产品的;三是生产销售无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或批准文号、品种审定、产品质量合格证等农资产品的;四是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五是假冒伪造或者买卖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或者产品登记证、合格证的。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的行为。要继续加大对“毒鼠强”等剧毒急性鼠药和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整治力度,对非法制售剧毒急性鼠药的企业、小作坊、“黑窝点”以及集贸市场摊

5、点和游商游贩坚决予以查封和取缔,对流失在社会上的剧毒急性鼠药和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进行清查收缴,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非法生产、销售剧毒急性鼠药、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等违法行为。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重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各级农业部门要通过查市场、抓源头、端窝点,做到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真正做到“五不放过”,即案情没有搞清楚的不放过,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而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包庇、纵容、参与制假售假的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受到责任追究的不放过。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三、工作步骤—6—2008年农资打假

6、工作在时间安排上紧扣农时,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一)3—4月,开展全省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各级农业部门要集中力量,统一行动,依法查处农资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并在“3·15”前后掀起全省农资打假活动的高潮,确保春耕期间全省农业生产安全。省厅3—4月份与部分市县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打击各种农资违法行为。(二)1—5月,开展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省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全省农资市场农药、肥料、种子等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并将抽查结果予以公告,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三)2—3月

7、,组织制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方案,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进一步清理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清理条件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质量低劣、群众投诉多的生产企业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的农资挂靠、承包、代理、分销单位或个人;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农资企业诚信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农资市场主体资格、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依法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并建立“黑名单”—6—制度,对多次违规、信誉差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