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09122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3
《名词解释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点名词解释1·全球定位系统: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是由距离地球2万多公里的24颗卫星,基本均匀地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组成的卫星网络向地球不断发射定位信号,用户通过GPS接收设备(接收机)接收3颗或3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经信号处理而获得用户位置、速度等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的高科技技术。2·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的定义: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地球质心O为坐标原点,Z轴指向天球北极,X轴指向春分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则在此坐标系下,空间点的位置由坐标(X,Y,Z)来描述。天球球面坐标
2、系,地球质心O为坐标原点,春分点轴与天轴所在平面为天球经度(赤经)测量基准——基准子午面,赤道为天球纬度测量基准而建立球面坐标。空间点的位置在天球坐标系下的表述为(r,α,δ)。地球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是: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地球赤道面与格林尼治子午圈的交点,Y轴在赤道平面里与XOZ构成右手坐标系地球大地坐标系的定义是: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的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空间点位置在该坐标系中表述为(L,B,H)。3·WGS-84坐标系:原点是地球的质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1984.
3、0)定义的地极(CTP)方向,即国际协议原点CIO,它由IAU和IUGG共同推荐。X轴指向BIH定义的零度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和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WGS-84椭球采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7届大会测量常数推荐值,采用的两个常用基本几何参数。4·参心坐标系:经典大地测量根据本国的测量数据进行参考椭球体定位,以此参考椭球体中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5·岁差:从北天极上方观察时,北天极绕北黄极在圆形轨道上研顺时针方向缓慢运动,致使春分点每年西移,25800年移动一周。6·章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称为白道,由于
4、白道对于黄道约5度倾斜,这使得月球产生的转矩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叠加18.6年的短周期圆周运动,振幅为9.21秒,这种现象称为章动。7·预报星历:就是GPS卫星将含有轨道信息的导航电文发送给用户接收机,然后经过解码获得的卫星星历。8·C/A码与P码:C/A码是用于初测和捕获GPS卫星信号的伪随机码,它是由两个10级反馈移位寄存器组合而产生的。精度较低也称粗码,捕获码。P码是卫星的精测码,其产生的原理与C/A码相似,但其发生电路,采用两组各由两个12级反馈移位寄存器构成,其可用于较精密的定位精码
5、。9·GPS观测量:是用户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加以处理,获得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距离。10·伪距:由于卫星钟,接收钟的误差以及无线电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中的延迟,实际测量出的距离与卫星到接收点的集合距离有一定差值,因此一般成测量出的距离为伪距。11·伪距观测量:通过载波信号变化而测量得到的星站之间的实际距离观测量。12·相对定位原理:GPS相对定位,亦称差分GPS定位,是目前GPS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定位方法。用两台GPS用户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并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测站点)在WG
6、S-84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称基线向量。13·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将几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端点上,保持固定不动,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可观测数个时段,每时段观测十几分钟至1小时左右。最后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14·绝对定位:以GPS卫星与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几何距离观测量为基础,并根据卫星的瞬时坐标(XS,YS,ZS),以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对应的点位,即观测站的位置。15·差分定位:也叫相对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
7、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16·GPS定位的误差来源:1、与GPS卫星有关的因素 (1)SA, 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通过降低广播星历精度(ε技术)、在GPS信号中加入高频抖动等方法,人为降低普通用户利用GPS进行导航定位时的精度(目前已经取消)。(2)卫星星历误差 ,在进行GPS定位时,计算在某时刻GPS卫星位置所需的卫星轨道参数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星历提供的,但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星历,所计算出的卫星位置都会与其真实位置有所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星历误差。(3)卫星钟差 ,卫星钟差是GPS卫星上所安装的原子钟的钟面时
8、与GPS标准时间的误差。(4)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2、与传播路径有关的因素 (1) 电离层延迟 。 (2) 对流层延迟。(3) 多路径效应 。3、接收机有关的因素 (1) 接收集钟差 。(2)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3) 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4)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