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0757
大小:126.57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7-08-25
《英语教师招聘真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2.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A.社会本位价值取B.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A)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2、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D)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
3、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8.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9.心里断乳期是指(C)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0.“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B) 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B)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12.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A) A变式B反例C正例D
4、比较 13.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B) 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 14.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运气好坏D任务难易 15.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C) 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二、填空题 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7、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
5、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18、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外铄论”。 19、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国家、地方和学校’”。 20、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 21、1922年颁布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22、下列不需要智力活动参与的是“意志力”。 2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是“弗洛伊德”。 24、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人是“马斯洛”。 25
6、.《教育法》颁布于”1995”年 26.提出少年免费的教育法规是“《义务教育法》”。 27.规定教师资格的教育法规是“《教师法》”。 三、判断题 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9.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x) 30.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3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X) 32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X) 33.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34“勤能补拙”充分
7、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X) 35.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x) 3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X) 37.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8.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39.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X) 4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41.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8、 42.学习室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X) 43.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X) 4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45.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X) 46.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X) 47.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