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重点整理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

ID:6407528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3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_第1页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_第2页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_第3页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_第4页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关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必拘泥。谈谈张仲景对疾病的

2、预防有哪些主要观点?张仲景对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重视人体正气,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一、未病先防:《金匮》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否,关键在于人体内的正气,外因“客气邪风”,虽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却是决定人体发病的根本因素。所以《金匮》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果人体正气不虚,“不遗形体有衰”,纵有“客气邪风”侵袭,“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即使得病亦不会深入。要做到未病先防,张仲景指出要“养慎”。其具体措施有:“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及“房室勿令竭乏”等。说明既要加强道德修养,爱国守法

3、,避免意外的灾伤,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及房室都要有节制,这样就能保持“五脏元真通畅”而健康无病。二、已病防传:指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谓“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法,驱邪外出,使病邪不能深入。若邪已入脏腑,则当根据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治未病之脏腑,截断其传变,阻止病情发展蔓延。请分析新旧同病时的治疗原则。新旧同病,即指“病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金匮》认为,一般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因为从病势分析,痼疾日久

4、势缓,卒病新起势急。另一方面,痼疾根深蒂固,证候复杂,难以速愈,而卒病邪气尚浅,其病易除。因此,在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可以避免新邪深入与旧疾相合。当然在临床治疗新病与旧病相合的病人时,治新病同时还须考虑到旧病。如《伤寒论·太阳病》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就是治疗新病兼顾旧病的例证。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试比较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有何异同?相同点:均为湿邪在表之表实证,以一身关节疼烦为主症,以微汗法治疗,二方用药均有麻黄、杏仁、炙甘草,是由麻黄汤变化而来。不同点:麻黄加术汤证为寒湿在表,除主症外,尚有发

5、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表现,治法为微发汗、除寒湿,宜用麻黄汤加白术。麻杏苡甘汤证为风湿在表,有化热、化燥倾向,除主症外,以发热午后为重、无汗、恶风为特征,故治以发汗除湿、轻清宣化,方用麻黄汤减桂枝加薏苡仁,且小其制。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说明其机理。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故取微汗

6、,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内湿宜利小便法。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试比较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证治异同。相同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证均为风湿兼阳虚证,其治法均为温经通阳、祛风化湿法,方中均用炮附子,但各有特点:桂枝附子汤证属于风湿在

7、表,风重于湿的表阳虚证,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是邪未入里,表阳已虚,故以桂枝配炮附子温经助阳、祛风化湿。白术附子汤证系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得除而外湿仍在,因湿邪为重,表阳不足。除上症外,又见大便坚而小便利,故仍遵原法。因桂枝有助热伤津之弊,故当减去,再加白术。此处白术当为生白术,配炮附子,不但能通阳除湿,更能扶脾生津以通便,此为证情而设,亦为治未病而设。甘草附子汤证为风湿两盛,表里阳气俱虚,此时邪伤已久,正不胜邪,亦不任攻伐,其表现为“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

8、肿”,故将炮附子、白术、桂枝并用,但小其制,且以(炙)甘草名方,意在缓图,温复表里之阳气、祛风除湿。简述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及证治?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为:黄芪、防己、白术、甘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