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

ID:6387590

大小:352.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1-1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_第1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_第2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_第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_第4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2004年-2005年,我国华东等省份报告了不明原因发热伴全身酸痛、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降低、多脏器损伤的病人。病人多来自丘陵地区,症状疑似流行性出血热。2006年安徽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例,当年共报告此类病例10例,1例死亡,死亡病例有明确“草蜱”咬伤史。江苏从2005年到2010年9月,疑似和确诊无形体病例共24例,其中有6例死亡,这些病例均来自于安徽滁州、和县等地以及江苏盱眙、溧水一带,均以务农或野外作业人员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4至8月份。2007年5月河南发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截至2010年9月,河南共监测发

2、现此类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此外,近年我国还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等省份,都曾出现该类病例,且有死亡病例报告。此类疾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至少怀疑人粒细胞无形体和白蛉病毒能够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的病原体

3、是立克次氏体目无形体属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该无形体主要存在于蜱虫体内,通过蜱虫叮咬人体后感染人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引起人体细胞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因子产生紊乱、吞噬功能缺陷,造成人体免疫病理损伤,进而发生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病,人群普遍易感。野鼠等动物是其储存宿主,传播媒介是蜱,蜱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比如鼠、牛、狗等。白蛉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热病毒属病毒,该科还包括布尼亚病毒属、汉坦病毒属、内罗华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属,共有300多个病毒成员。布

4、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是引起出血热的常见病原体。鼠等啮齿类动物是布尼亚科病毒常见的储存宿主,该类病毒可经蜱、螨叮咬传染人。我国大部地区有野鼠和蜱螨滋生繁殖,我省亦有多种鼠类、蜱类和螨类孽生。开展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监测和防控是十分必要的。一、监测主要内容1、监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2、监测蜱螨的带毒状况。3、监测野鼠的带毒情况。4、对病人、宿主、媒介采样。5、对各类样品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二、防控要点1、减少或避免人群对蜱的接触。在野外作业、旅游时尽量避免无保护在草地坐卧,预防蜱螨叮咬。2、喜欢野外垂钓者,要扎紧裤管。喜

5、欢野外旅游者,建议着长袖长裤衣物,减少进入杂草丛林时间。3、搞好庭院卫生,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预防蜱螨孳生。4、饲养宠物要经常对其洗澡,预防将蜱螨带入家庭。5、发现被充满叮咬,迅速用镊子、钥匙、木棍等剥离。6、对于庭院和重要草地可使用菊酯类杀虫药杀灭。7、一旦出现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出血等症状,应及早就医。附:卫生部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曾称为“人粒细胞埃

6、立克体,Humangranulocyticehrlichiae”)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制定本技术指南。一、

7、目的(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和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监测控制工作。(三)指导各地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及防控策略的研究。(四)指导各地做好预防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无形体科是一类主要感染白细胞的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其中对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无形体属(Anaplasma)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属

8、(Ehrlichia)的查菲埃立克体(E.chaffeensis)和埃文氏埃立克体(E.ewingii)、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