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

ID:6377355

大小:9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2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_第1页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_第2页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_第3页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活断层对工程建筑有何影响?一、活断层的定义活断层(activefault)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potentiallyactivefault)。美国将活断层叫做能动断层(capablefault)。各国学者对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因有鉴别标志佐证而无争议。但对潜在活断层的判定则有不同见解,主要是对“近期”一词的看法不同,即对活断层活动时间的上限有不同的标准。有的将第四纪开始以来活动过的断层都叫活断层,有的将活断层的时间上限定在晚更新世

2、,有的则限于最近35000年(以Cl4确定绝对年龄的可靠上限)之内,也有的认为只限于全新世之内。时间差距竟达近200倍。从工程使用的时间尺度和断层活动资料的准确性考虑,活动时间上限不宜过长。一般工程的使用年限为数十年,一些重大的工程设施如高坝、核电站等使用年限在一二百年以内。因此人们更为关心的是“不久的将来”(例如一二百年内)有无活动的可能性。从工程勘察的角度出发,应给予潜在活断层以明确的含义。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1973年对能动断层做出了三条规定:①在35000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②与能动断层有联系的

3、断层;③沿该断裂带仪器记录到小震活动和多次的历史地震事件,或该断裂发生过蠕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条规定:①在晚第四纪它们有过活动;②该断裂有地面破裂的证据。日本的核电部门强调了“在最近可能发生活动”的含义。在世界许多地区,对活断层的辨认和研究最初是从地震断层(earthquakefault)开始的。如日本1891年浓尾地震,美国1905年旧金山地震,都产生了明显的地震地表断层,从而推动了对活断层的研究。数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活断层一般是沿已有的断层长期活动或是老断层的复活(当然也有新形成

4、的断层);它的活动方式基本有两种,即以地震方式产生突然的滑动和连续缓慢的滑动。同一条断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段,其活动方式可交替出现。活断层的活动强度一般以其长度和错动速率表征的。世界上著名的活断层,如圣安德烈斯断层(美国)、安纳托里亚断层(土耳其)、博格多断层(蒙古)、郯庐断裂(中国)等,都长达数百公里以至上千公里,它们最新活动的标志极为清晰,现今均发生过8级左右的大地震,具有强烈的活动性。而长度较小的活断层,其活动性则相对较弱。活断层的错动速率是以某一时期内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平均值来表示的,一般认为错动速率1mm/a以上

5、的即为较强烈的活断层了。伴随有地震活动的活断层,在地震活动时相对位移较大,而在非活动期则位移很小甚至无位移。所以采用重复精密测量和密集的地震台网监测,可判定断层的活动性。历史上或近期地质时期内曾经活动过的断层,可藉助于历史地震记录、古建筑的破坏和地质标志来判别它。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3000年左右的地震历史记载,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活断层的存在以及间歇性活动断层的错动周期;但活断层的具体位置往往难以判定。因断层活动遭致古建筑破坏的事例,不仅能确切地判定活断层的位置,而且可估算其错动速率。宁夏石咀山市红果子沟,明代中、晚期(距

6、今约400年)修建的一段东西向长城,有两处被错断,均呈右旋扭动,同时存在水平和垂直错动,其中水平错距达1.45m,垂直错距为0.9m。这两处错断均为断层的蠕动所致,跨越长城的断层走向为N28oE。由此估算其错动速率,水平和垂直方向各为3.63及2.25mm/a。地质标志是判定断层活动性的主要依据。详细地研究断层长期活动在最新沉积层或地貌上留下来的证据,既可判定该活断层的错动方式和规模,又可判定其错动的时间和周期。二、活断层的类型根据断层面位移的矢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可将活断层划分为倾滑断层与走滑断层。倾滑断层又可分为逆断

7、层和正断层;走滑断层也叫平移断层,又可分为左旋断层和右旋断层。逆断层、正断层和平移断层,它们的构造应力状态、几何特征和运动特性不同,所以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也各异。逆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是近于水平,近于竖直。断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小于45o,且往往呈舒缓波状。逆断层的上盘(上升盘)分支和次生断裂往往较为发育,岩性破碎,地表变形强烈(图1)。这类断层的规模可很大,长达数千公里,且断层带很宽。世界上许多大的地震都是伴随逆断层错动产生的,如日本岛弧一系列大的地震即是由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而产生;我国西部地区的喜马拉雅山、天山和祁

8、连山等山前巨大的逆断层,频频发生地震。这类逆断层有时地表变形范围很大,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时,2×105km2面积发生变形,最大垂直上升达12m。正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是近于竖直,近于水平,断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大于45o,且往往呈参差状,断层带也较宽。正断层的上盘(下降盘)分支和次生断裂也往往较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