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

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

ID:6367449

大小:1.23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1-11

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_第1页
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_第2页
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_第3页
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_第4页
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二〇一〇年七月30目录第一章总则31适用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34技术指标45技术路线46工作流程57组织模式68调查成果6第二章准备工作89软硬件系统准备810资料准备8第三章数字正射遥感影像图制作1011卫星影像数据1012控制资料1013DRG/LUDRG制作1014影像纠正1015影像配准1016影像融合1017影像接边与镶嵌1018标准分幅1119图幅整饰11第四章基于RS的变化图斑快速发现1220目的任务1

2、221技术指标1222技术方法1223工作流程12第五章基于GPS的变化图斑外业采集1824目的任务1825技术要求1826技术方法1927工作流程19第六章基于GIS的变化图斑数据处理233028目的任务2329基本要求2330技术方法2331工作流程23第七章数据交换2532矢量数据交换格式2533影像数据交换格式2934格网数据交换格式3035元数据交换格式31第八章质量控制3236遥感数据3237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3238遥感影像分类3239信息采集3240面积量算32附录A1:1万卫星数字正射影像图

3、图廓整饰范例33附录B变化图斑VCT交换格式示例34附录C土地利用变化图斑调查记录表37附录D土地利用地类汇总表3830基于RS/GPS/PDA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掌上电脑(PDA)技术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的技术指标、操作流程、成果和质量控制等。本标准适于1:10000比例尺和1:2000比例尺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其他比例尺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参照执行。实际应用可选择3S的一种或数种技术

4、组合,应用时参照执行相应条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有效。所有规范性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规范性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

5、程》3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3.1土地利用数据库按《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程》,将土地利用现状图经坐标转换、投影变换和分幅数据接边后形成的数字化产品。3.2数字正射遥感影像图(DOM)将航空影像扫描数据或航天遥感数据,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并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投影差改正,并附之以主要居民地、地名、境界等要素,形成的影像产品。3.3遥感影像监测将最新时相遥感影像与基年土地利用数据库或两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叠加,提取变化图斑及属性。3.4土地利用分类知识库指利用TM、SPOT、Ikonos、QuickBi

6、rd等卫星影像与航空影像以及其他相关的辅助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外业采集资料等),按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提取各地类的典型影像样本及其属性数据,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土地利用类别的影像分割参数和影像特征知识库。3.5图斑凡被境界、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分割形成并以单一地类指称的封闭地块,其图面表示称为地类图斑(简称图斑),如疏林地图斑、苇地图斑等。303.1基准站架设在固定点进行长时间测量的GPS设备,该点坐标作为测区的起算坐标。3.2移动站用于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采集的GPS设备。3.3静态测量两台(或

7、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观测45分钟以上时间。这种模式用于测定基准站坐标和用于坐标转换参数计算的控制点联测。3.4快速静态测量在一个已知测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移动站接收机依次到各待测测站,每测站观测数分钟。这种模式用于引点法测定基站坐标或特征高精度采集。这种方法要求在观测时段内确保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不超过20km。3.5动态测量这种模式是在一个已知测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连续跟踪所有可

8、见卫星。移动站接收机在进行初始化后依次到各待测测站,每测站观测几个历元数据。这种模式用于边界和拐点采集。3.6差分处理由于存在着轨道误差、时钟误差、SA影响、大气影响、多径效应以及其他误差,GPS解算出的坐标与已知坐标存在一个差值,通过基准站已知精确座标,计算GPS测量坐标与已知坐标的改正数,实现对其他测量点座标修正,达到高精度定位目的。2技术指标4.1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