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ID:6342639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0

《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_第1页
《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_第2页
《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_第3页
《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余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一、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及意义水稻是余庆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6万亩左右,常年总产7600万公斤左右。发展水稻生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劳动力紧缺,省工、节本、增效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倍受农民青睐。余庆县农技站在当前水稻亟需轻型栽培技术的形势下,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水稻移栽技术的改良,利用当前广大农民已经广泛采用的旱育秧方式,培育壮秧,设计了人工不弯腰直接将秧苗丢入稻田,利用植物的向性生长原理,达到移栽的目的,该技术有效解决传统栽秧费力

2、的问题,也解决了抛秧时田间落苗不均匀,省去田间捡匀秧苗的繁琐劳动,已经为当地农民接受。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水稻单产水平,实现水稻旱育定距丢秧栽培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轻型化,加快该项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应用效果。为此,制定《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十分必要。从目前国内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规范制定情况看,国内部份省市对水稻抛秧技术、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水稻塑盘抛秧技术规范作了一些研究,福建、浙江、江苏、广东、海南6个省市先后制订了相关省级地方标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6年制订了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范》,这些标准的制订发布,在我国稻区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

3、用。但目前国内尚无水稻旱育定距丢秧栽培技术标准。因此,本标准的制订,在国内属首次发布,对完善我国及贵州省水稻旱育定距丢秧栽培技术规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主要依据及起草单位和人员1、主要依据本标准起草主要依据是2002~2009年在余庆县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的数据。在此期间对水稻旱育丢秧密、丢秧厢面宽度、丢秧叶龄、丢秧氮钾肥施用量、丢秧基本苗、移栽方式、丢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等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6篇2万余字。因此,起草本标准的依据充分,资料数据详实丰富,并结合多年的水稻栽培经验,完成本标准的编制起草工作。2、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

4、起草单位:余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省水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文云书、刘辉、罗德强、陈光玉、袁方强、陈梅、王成栋。起草人员多年从事水稻栽培及丢秧栽培等工作,并具有多次起草县级地方标准的经验。三、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1、工作过程本标准的起草工作是在对水稻旱育定距丢秧栽培特点,育秧、大田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起草历时7个月,几经易稿,具体起草工作过程如下:⑴2011年1~2月,成立标准编制起草小组,开展标准编制起草的调研工作,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认真学习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和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28—200

5、4《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有关标准编制的内容和要求,制订编制起草提纲。⑵2011年3~6月,完成《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讨论稿),于6月12~16日,组织全体起草人员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逐条讨论和修改,形成《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⑶2011年6月18日,将《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送相关10位专家进行征求意见。在此期间,共发出标准征求意见稿10份,共收回意见书5份,没有修改意见的有5份,有修改意见和建议的有5份共20条,起草组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整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标准内容。⑷2011年7月25日,再次组织全体

6、起草人员对本标准进行了再次修改,逐条的论证与完善,最终形成现在的《水稻旱育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送审稿)。2、标准编制原则按照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和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28—2004《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制起草。制订本标准的关键是力求易操作,易推广,语言表述规范,用语准确、简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同时充分考虑标准使用主体的广泛性,既可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也能使农民群众明白易懂。四、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及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旱定距丢秧高产栽培技术的育秧和本田栽培管理的农艺措施。本标

7、准适用于全省水源灌溉方便的稻区,中、大苗旱育定距丢秧适宜于冷烂田、冬闲田、绿肥田、蔬菜田、晚熟油菜田、小麦田。2、本标准中主要内容制订的资料来源本标准中主要内容是根据过去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制订的,部份研究成果均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育秧技术、丢栽叶龄、丢栽密度、丢栽厢面宽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内容主要来源于下列研究文献:⑴水稻旱育中大苗厢式丢秧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初探.耕作与栽培,2009,(4):56-58.⑵水稻旱育厢式丢秧不同海拔不同厢面宽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耕作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