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403726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10-10
《作业设计《新鲜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作业设计让教学永远是件新鲜事杨伟萍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课堂教学上,教师们经常借助学生感兴趣或十分熟悉的情景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在作业的布置中,也经常花心思设计各种练习,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但传统的作业观念根深蒂固,基本上都还是书面形式完成。据我调查许多学生在学校学得蛮有兴趣,课堂作业在老师的督促下都能按时完成,可是回家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离开了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和老师的目光,学生们不能积极主动,更不可能愉快地去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只是当作一种强制性的任务,不得不完成。特别到了中高年级,这种一成不变的作业模式早已让孩子们感到厌倦,有些学生即使能很轻松地完成,也要不紧不慢地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再去做那些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对于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而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方法会带来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一旦陷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况,将与课改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学内容在调整,课标在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我们的作业设计更要不断创新。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如今的数学远非算术和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它要处理各种数据、度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而“做数学”的方法也不仅仅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这些理所当然要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怎样才能让作业发挥它更大的价值,让它能像地心引力般自然而然地吸引住学生?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小小地尝试。我设计的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语音作业。课堂40分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发挥。一年级新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大部分回答问题时,不是说不清楚,就是结结巴巴,甚至很积极地举手,站起来一言不发。4 积极性高的孩子因为没被点到,会有各种表现,有的抢在被点学生前,说出答案;有的做出抱怨的言行;还有消极怠工,干脆不再举手,甚至不再听你讲课。这些从小被呵护惯了的孩子,来到这个大家庭,因为教师不可能时时关注他一人,要想让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同步的训练,我借助了班级QQ群上的语音传输功能,先将自己或学生的示范语音上传,然后学生仿照练习,练好了再由家长传输上来。好的公开评价,有问题的开小窗私聊。因为孩子的表现能得到老师及时地肯定和积极反馈,在集体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上,孩子们开心地互学,家长们积极地督促,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在自身基础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当然,这项作业需要教师牺牲工作之余时间,可谓用时间换成效。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为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新颖高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拓展新的学习方式。二、动手操作型作业。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比如,从低年级开始,认数、加减法的算理都要通过摆放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类图形课时,让学生们回家用硬纸壳做几个不同形态的图形,在操作活动中熟悉图形的特点,深刻认识到两种图形的联系和差别。这次四年级学习《方向和位置》一课时,设计的操作性作业又让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课内容是以三年级学习了8个方向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了《角的度量》为基础的深入学习和综合性运用。本来《角的度量》就是一个教学难点,加上方向的运用,许多学生都觉得很吃力,练习中北偏东、东偏北的角度弄混,错误层出不穷,学得没自信,当然也不会有太大兴趣。为此,我布置了两次设计图的作业,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这个其实很有趣!”第一次作业是刚学完把一个地方作为中心观测点,参照书上设计动物园的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平面图,主题可借助身边的场景,也可自创。大部分学生们都设计了动物园,我想还是受到书本的限制,思维没有放开。不过学生画图的作业比完成练习册的兴趣大多了,除了应有的场景名称、距离和角度,还绘制了精明图案和背景,为第二张设计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 第二次设计的是路线图,也是本单元的重难点,观测点走到哪变到哪,变化地点越多,越要有耐心和细心。这次成果非常丰富,因为之前说好交流展示,大家纷纷出奇招,不同性格和特质的学生都有符合自己个性的作品。女孩子设计的有美丽的花园,树叶漂流记,公主的城堡等主题;男孩子有寻宝图、蚂蚁洞穴、西游记。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称赞,都进行了细致测量和检验,即使发现有错误,不用你来督促,自己就迅速改好了,而且修改后的作品一样整洁漂亮。其中有些能力差的学生允许两人合办,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美工,居然还没找到一张糟糕的作品。孩子们的作品在走廊展示时,都互相惊叹着同学的创造力,他们认真地欣赏,客观地评价,因为都想成为最好的,就仔细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有知识上的错误。知错的孩子马上现场修改,生怕作品被撤下来。比作业本上错了题我要求他们订正的速度快得多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积极评价和改错的氛围里,孩子们牢牢的掌握了带角度的方位绘制方法,我很顺利地完成了一个难点的教学。期末测试中,这个单元内容的考核正确率非常高。一次成功的操作型作业设计,为今后的教学拓展了新的思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三、实践体验型作业。“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实践体验,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了解其中所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这种作业的设计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要适时适度。适时就是不能像一般作业,今天布置了明天一定要交。必须考虑到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得提前几天甚至一个月时间布置下去。比如学习质量单位,要到超市去掂,去感受物品的质量,体验10克、50克、100克、1千克……有多重;学小数搜集物品价格,都需要有较多空余时间,还要父母有时间,这类作业多数是利用双休日去完成。在学《统计》4 时,我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记录下个月每天的天气情况,虽然可以上网查,但是列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体验,可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细心搜集点滴数据的研究品质。为了每天提醒记录,我请每天早到的学生把前一天的天气发布到黑板气象角,不过每人只能发布一次。学生们都积极踊跃的争着写,那段时间都没人迟到啊!当然,最另学生们激动的莫过于气象台的没报准,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记录的是真实天气,而不是预报,完成这项作业给了大家十分的成就感,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的态度。此外,每天像播报新闻一样坚持接力完成一项任务,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新任务。适度的要求就是一定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作业,超出了学生能力范畴,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如果不能加入有效指导,其结果就是不了了之,成为一次无效的作业。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的时候,就陷入过如此窘境。因为课堂上带学生们测量并体验了1千米,,就让学生放学后去用步伐丈量:从学校出发,到哪里是1千米。结果放学回家的路不同,出校门又堵,步伐没有学校操场丈量时顺畅,数步子时有干扰,有时不知数到哪里了,还有更尴尬的,就是没走到1千米就到车站要坐车回家了。所以作业汇报时,几乎没人说清楚,说了也没办法验证。于是我立刻分析了这些干扰因素,分小组让学生用散步的速度在跑道上,数出走完1千米的步数,然后知道了自己走多少步大约1千米,再利用休息时间在户外活动时完成此项作业。反馈时,有一些学生发现较长的两个公共汽车站点的距离大约有1千米,有学生爬磨山朱碑亭大约有1千米……这项作业即帮助学生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概念,又加强了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真可谓一举两得啊!当然,任何事在尝试过程中,都避免不了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及时反思调整,就能找到新的可行性办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作业的主人。有效作业应是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透过作业设计这个常抓常新的工作,我们给平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生命力,时时散发新鲜的气息。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