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391449
大小:16.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3-09-06
《节俭主题班会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学习田家炳先生节俭美德主题班会一、教育目标:1.通过主题班会,宣传田家炳先生的节俭品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引导学生思辨节俭在现代社会的价值。3.启发学生反躬自省,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二、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名人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2.结合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认识节俭的意义。3.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身边的浪费现象及可行的改进措施。三、班会过程:(一)引入班会主题:田家炳先生的疑问:“你们觉不觉得我(节俭)很老土啊?”(二)详细了解田家炳先生1、田家炳先生的财富与贡献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现任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截至2006年2月,田家炳在全国捐助了60余所大学、120所中学、39所小学、9所专业学校、9所幼儿园、115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在祖籍梅州市辖属各市、县、区之医疗、教育、交通及其他有关民生公益数百宗。田家炳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1982年获颁英女皇荣誉奖章;1988年获台湾最高当局颁授“热心公益”金匾;199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是我国当时第五位获此殊荣的杰出人士;1996年,英女皇授予英帝国员佐勋章(MBE);2004年,北京中华慈善总会成立10周年,举办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他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的100位慈善人物”。2、田家炳先生的节俭与困惑田家炳发迹后,常以平常人自居,而且节俭得近乎“怪”。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鸿福堂”牌夏枯草饮料的塑料瓶子,里面装着小半瓶白开水。瓶子是田家炳从香港带过来的。“我不舍得喝矿泉水。”田先生曾在四川广元中师的师生会上说:香港有700万人,如果每个人每天扔掉一个瓶子,就要扔700万个。“我看到一个瓶子,就好像看到这个瓶子后面有10个、20个人为这个瓶子劳动的身影。”田家炳有五子四女,全家20余口,卖掉别墅后,他和老伴搬入了离别墅不超过100米的公寓楼,从此成了“租房”一族,而且每天坐公车出入。好在如今孙辈大多出国留学,家庭团聚时小公寓还可以勉强应付一下。这样的故事不少:田家炳出门自己带肥皂,不轻易用一张纸,出门搭公车……先生的疑问:田家炳感慨地说:“现在社会上很难找到我这种思想的人了,很坦白地说,我是‘高处不胜寒’,谁也学不来这个田家炳,就我一个。现在商品市场都讲推销,增加销路,鼓励消费,我这种人就完全不适合时代了!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我不敢说对不对,你们觉不觉得我很老土啊?”(三)了解我们的生活,与田家炳先生之问形成对照,引发思考:你作何思考,作何选择?展示图片:新乡市困难群众我国其他贫困人口生活 (四)节俭品德不过时,田家炳先生不孤独三个例子(毛泽东,伊丽莎白女王,丰田公司)(五)畅所欲(结合各学科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说一说为什么要节俭,你可以做到什么?)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3、从经济角度:适度消费,量入为出。引入一个民间故事,说明勤劳与节俭的关系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4、节俭是惜福感恩的一种表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六)发出倡议:以田家炳先生为楷模,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培养节俭美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奢侈浪费现象。相关链接:1、“指尖上的浪费”我国高校在校生约有2300万,如果按每个学生一年平均使用16册课本计算,每年就要用课本3.68亿册以上。有关专家参考数据折算后得出,若按教科书每本2000克计算,一年消耗的纸张可达73.6吨、纯净水0.736亿吨、树木44.16万亩。发达国家教材平均使用寿命为5-10年,而我国教材目前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如果能将这个时间延长到5-10年那么就可以节约294.4万吨文化纸,这意味着可以少砍176.64万亩的森林,少耗费2.944亿吨纯净水和300多万吨煤。2、“舌尖上的浪费”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3、有关节俭的小故事:(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3)光盘行动“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2013年1月16首先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支持,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事实上,在正式命名为“光盘行动”之前,他已经持续一年多在腾讯微博上拍照发微博,持续地呼吁和倡导吃光盘中餐、不浪费食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