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

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

ID:6324768

大小:14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10

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_第1页
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_第2页
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_第3页
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_第4页
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学习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等三角形复习与小结 二.教学目标: 1.回顾思考本章内容,会灵活运用本章知识进行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巩固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数学几何问题的解法,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灵活选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用基本尺规作图进行综合作图。 四.本章知识网络图:    五.本章知识要点总结: 1.旋转的定义:   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

2、个点,绕这个平面内一定点旋转同一个角α,得到图形F',图形的这种变换叫旋转。 2.旋转的性质:   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性质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且等于旋转角。   性质3: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比如△BCD≌△AEF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4.三角形全等

3、的判定定理   (1)一般三角形:SAS,ASA,AAS,SSS。   (2)直角三角形:HL,SAS,ASA,AAS,SSS。 5.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   ②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90°。   ⑤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⑥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一

4、个角为90°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作三角形   (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3)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六、规律与方法 1.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任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分类:    3.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可证明它们所在的两

5、个三角形全等。   (2)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等角对等边。   (4)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5)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6)等式的性质。   (7)中点的定义。 4.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1)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2)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3)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5)等边对等角。   (6)角平分线的定义。   (7)等式的性质。   (8)对顶角相等。

6、 5.证明垂直的方法   (1)证邻补角相等。   (2)证和已知直角三角形全等。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6.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1)在△ABC中,如AD是中线,常采用的作法是:   ①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BE(或过B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E),如图甲。   ②取AC的中点E,连结DE(或过D作DE∥BA,交AC于E),如图乙。   ③延长BA至E,使AE=AB,连结CE(或过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如图丙。   (2)在△ABC中,若AD是∠BAC的平分线,常采用的作法是:   ①延长BA至E,使AE=AC,连结CE(或过C作C

7、E∥AD,交BA的延长线于E),如图甲。   ②在较长边AB上截取AE=AC,连结DE,如图乙。   ③过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E,如图丙。   ④过D作DE∥AB,交AC于E,如图丁。   (3)在△ABC中,若D是AB的中点,常采用的作法是:   ①过D作DE∥BC,交AC于E。   ②取AC的中点E,连结DE。   ③连结CD,用中线的性质。   ④若已知△ABC为特殊三角形,可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如为等腰三角形,考虑顶点平分线;若为直角三角形,考虑斜边中线;若为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