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21883
大小:11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10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 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 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2、.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1、 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 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3、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1、 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
4、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 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2、 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 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3、 地方:郡县制。皇帝任命郡县官员。郡县乡里4、 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5、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三、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5、,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西汉1、 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 2、 解决:A汉景帝:削藩、平叛、废权B汉武帝:设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6、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和官,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3、 影响:A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B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C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处于绝对上风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的突出起来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2、影响:A相互牵制、
7、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二、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度支、盐铁、户部”—--财政三、 元朝:一省制既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四、明朝:(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 原因:明朝初期,沿袭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 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3、 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二)内阁的演变1、 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
8、 不参与决策。2、 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五、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 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