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

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

ID:6321236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0

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_第1页
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_第2页
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_第3页
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_第4页
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虚假诉讼论文法律规制论文:浅谈如何防范打击虚假诉讼[摘要]虚假诉讼的危害性较大,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收益失衡、法律规制缺位、审判机制存在缺陷,防范、打击虚假诉讼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司法机关要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应用现有的刑事法律对该类行为进行规制,并完善相关立法。[关键词]虚假诉讼;法律规制;立法;联动机制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发展,公民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加,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但也有不少公民胆大妄为,以虚假诉讼的方式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非法目的。如虚

2、假离婚以逃避计划生育、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以逃避债务、侵占单位和他人的财产等等。这不仅侵害了公民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权益和财产,也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严重干扰了司法活动。因此,如何防范、打击虚假诉讼问题提上了日程。一、虚假诉讼的概念当前,学术界对虚假诉讼的概念没有达成共识,众说纷纭。有学者提出,虚假诉讼指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致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以非法侵占或损害第三人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①有学者提出,虚假诉讼是指诉讼参加人恶意串通,故意虚构民事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

3、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获取法院有利于自己的裁决,使案外人的合法权利的行使受到阻碍或民事权利受到侵害,以及其他损害案外人或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②也有学者提出,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法律事实,通过符合程序的诉讼形式,骗取生效法律文书或干扰正常司法秩序的行为。③2008年11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一条把虚假诉讼定义为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

4、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或执行,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以上概念大同小异,但总体来说,有几点共性:1.从行为发生的场合看,尽管虚假诉讼可能发生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等各种诉讼活动中,但学术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现有法律对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分不同性质规定了相应刑罚,而行政诉讼中的虚假诉讼情形极少,都倾向于把虚假诉讼的概念界定于常见的民事诉讼中。2.从行为的目的来看,虚假诉讼必然要骗取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必然要追求一定的非法利益。

5、有争议的是,有些学者认为非法利益就是财产性利益,事实上,这些非法利益不仅限于侵占第三人财产,应当既有财产性利益又有非财产性利益。3.从行为的手段来看,虚假诉讼必然采取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恶意串通等手段。整个诉讼的实质都是虚假的,表现为诉讼主体虚假、案件事实虚假、关键证据虚假。4.从行为侵犯的客体看,虚假诉讼必然侵犯司法秩序,妨害司法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正常工作活动,其他的客体如公私财产权益、公权力的纯洁性等只在部分诉讼中存在,不具有必然性。5.从主观方面来看,行为人主观上都是直接故意,积极追求法院错误裁判的

6、发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虚假诉讼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造证据等手段,诱使法院做出错误的裁判,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二、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诱发虚假诉讼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源自公民个人的诚信缺失,人格素养较差,外因有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的缺憾,主要有三:1.成本收益失衡。一些公民的价值观、利益观扭曲,人格素养差,习惯利用法律的漏洞谋取非法利益。虚假诉讼可能得到的非法利益使得不少人铤而走险。虚假诉讼人得到的不法利益与其付出的成本相比,差别较大。如

7、果没有得逞,法院通常只是对虚假诉讼人以妨碍诉讼为由进行警告、罚款,特别严重的才进行拘留,一般不会把虚假诉讼案提交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取证,使案件进入刑事程序。而虚假诉讼人一旦得逞,轻则实现个人的非物质利益的非法需求,重则在物质利益上使第三方当事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导致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2.法律规制缺位。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虚假诉讼行为人应当承担的责任。首先,刑法没有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处罚。刑法“妨害司法罪”一章中,没有对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行为进行处罚。伪证罪、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均只

8、适用于刑事诉讼中。其次,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监督民事案件的情形规定有限,且存在滞后性,导致大量的虚假诉讼案件没有进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视野。再次,法律对于在虚假诉讼中遭受损害的第三人是否可以提起赔偿之诉及如何提出赔偿之诉的相关程序方面都缺乏规定。3.审判机制存在缺陷。首先,民事审判的当事人主义特征明显,法院不会主动审查双方证据和争议问题的真实性,对当事人自认、自主处分的行为、达成的和解协议和调解协议,只要不违法公序良俗原则一般不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